《东京一年》读后感_800字
《东京一年》读后感800字
写这个点评其实是有点迫不及待的,因为想到了就想先写出来,同样因为书才看了一半,所以显得迫不及待!
初看这本书时其实是略有失望的,感觉这单纯的日记并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还好了。毕竟同龄的作家是多么难得啊,而同龄的女作家就更让人欣喜了。有时一想我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看着女生的日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或者就像蒋方舟说的,我也有些许“窥私癖”(书里是指窥探别人隐私,我必须得解释一下)的潜质?(这段话真的令人害怕)………
可能“方舟”这个词不太那么为人所知,一提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诺亚方舟,再加上一个人名为前提的话则又想到了那个打假的方舟子,总而言之蒋方舟在这方面明显是吃亏的了。反正我和我妈说我在看蒋方舟的书时我妈还以为我在看打假类的书籍。
我也是在看窦文涛的圆桌派时才知道的蒋方舟,这个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啊,在看惯了马未都、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这些清一水的老腊肉后还是印象深刻的w(゚Д゚)w
这本书看着其实满足了我自己部分的猎奇感,一部分是对同龄女性的(当然其实这个女性也属特例,完全没有代表性),还有一部分则是对陌生地方的好奇,东京对于我来说与阿勒泰抑或是沙哈拉没有什么区别,对那里的一切我都抱着一种好奇与猎奇,就像小时候喜欢听老人家讲的故事一样,有种朦胧的不现实感。就如同书中写的脱衣舞那段,赤裸呈现出来的反而不如朦朦胧胧的让人喜爱。
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想点评主要还是因为看到了日记中的联系,两篇时间上相差较长的日记会提到相同的事情,这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补寒暑假作业的感觉,所以顺便怀疑一下蒋方舟成书前也一样将日记挑选出来后集中润色了一遍的,所以才有了这种暧昧的联系,不知道这算不算我们这批人的时代印记以及让人亲切的共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