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感_700字
《空谷幽兰》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是一个叫比尔的美国人写的关于他寻访隐士的“流水账”,最开始的好奇是来自于《欢乐颂》中的赵医生推荐,我很好奇赵医生这样一个人到底喜欢看怎样的书,于是我来看了,这本书很有一股美式风格,文章直白明了,带有一些幽默风趣,就像他以为会被菩萨托梦的那个夜晚,他听了一晚上的老鼠声。
因为奶奶是道教徒,和我据理力争佛教是受到道教的启示产生的,道教是高于佛教早于佛教的,看到这本书以后也同样看到这个话题,据道教故事中所述,老子转世后为释迦牟尼佛,起初狭隘的认为,各教派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家教派,传播的教义肯定是自家最好的,到后来查找资料以及此书后期了解,在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或者更早),它就已经半中国化了,最开始的外来教派或许是要依附本土教派才能更好的发展,再加上道的思想在于“无所不包,生于万物”,这样别的思想教派于道教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书本看完,觉得道家思想真的很玄很有意思,《道德经》反复读过几次,一直都说不太懂,可能入它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切从无到有又归于无,凡事都得平常心吧。
再一个很可惜,文中多次提到了“文革”、“红卫兵”带来的破坏,联系历史想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的只想说太可惜了。
还记得高中学过陶渊明老先生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现在读起来和高中学起来想法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书读完了,很有意思,很是佩服隐士们放弃贪欲归隐于大自然做放下的凡尘中的七情六欲,改变了我对真正修行的人的看法,以及让我对有信仰的人产生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