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1400字

2019-08-08 08:52:39 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400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刚刚从Crossfit的大运动量回来,带着身体的极度疲倦和精神的极度兴奋来完成这本《中国哲学史》的书评,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大师在全书最后回顾了他各种机缘巧合下对哲学产生兴趣,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如何在当年的战争离乱中研究学问,比较中西哲学之异同等,令人颇多感慨。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大师,正是在颠沛流离精神苦闷的大变局中,各种深刻的思想也容易脱颖而出,破茧成蝶,相互碰撞,交相辉映。
冯大师追求的是成为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史家。他认为哲学史家只是转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哲学家本来的意思和思想是什么,而哲学家则可以在哲学史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形成创造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一家之言。读完这本书,目前个人的感觉是冯友兰主要是个哲学史的大师。冯大师学贯中西,又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角度,对于在最后章节对于中西方哲学的历史的总结和比较,令人拍案叫绝。
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对史上的这些哲学家,乃至大师的观点不无调侃之处,但最后看着冯大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中西方哲学的“正,负”“境界”等问题的深刻分析和新颖观点,竟手不释卷,忘记了调侃,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页,只觉得不过瘾,真希望冯大师再多写几章。
大师说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从某个观念出发,建立了一系列“清晰思想”的理论,主要告诉你“是什么”,所以谓之“正”;而中国古代哲学是从直觉出发,形成了一系列的“神秘思想”的理论体系,主要告诉你“不是什么”,所以谓之“负”。听起来好像“阳”和“阴”的概念。哲学从“正”出发,经过一系列明晰的逻辑,观念的思想的训练和理解,逐步会进入不可知的,超越理性的境界,也就是以“负”为特点的神秘主义结束。而神秘主义就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由于追求类似“道”“理”的最高境界,一步到位,过于超前,就一直就没有发展出以清晰思想为特点的,很实用的“正”的哲学。而正是这种研究清晰思想的,告诉你“是什么”的哲学,逐步衍生出逻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科学于近代飞速发展,从各方面超越中国。
而且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两忘,其最高目标是内圣外王,超凡入圣,觉悟了的圣人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这一点似乎也让中国与西方重视个人价值和平等,和每个人的个人体验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无缘。
冯大师说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基本上是无用的,只是用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大概是对于个人和实践而言的,中国哲学似乎尤其如此。但对于政治而言,中国的哲学尤其是儒家,又似乎取代宗教,对于中国历史的政治思想和统治影响深远。
大师所以为大师,首先在于自身丰富全面深入的学养,然后能把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你感觉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平等的聊天,坐而论道,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滋养和教化。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教益,就是得以在大师的引领下,一窥哲学的门径,令哲学,诸历史哲学的先贤大师及各家各派的主张观点原来在我心中的严肃刻板,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形象得以大大改观,甚至觉得这是一门亲切有意思的学问。在古希腊语里,哲学就是爱智慧。这本冯友兰大师的《中国哲学简史》让我走近哲学,得到了一些基本的思想的基础和思考的“材料”,或多或少收获了一些人生的洞见和智慧,尤其是得以管窥中国历史文化中对于人生万物思考的传统,态度和精神,非常不错。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