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8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听完福贵的故事,我觉得《活着》写的太苦了,就像苦根这个名字一样苦,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在看序言的时候,余华强调了小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问题。带着这个重要的提示再去读福贵的故事,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当跟着第一人称的叙述,进入福贵这个角色的内心,以一个老人的视角回顾自己苦难的一生时,我感受到的不是顾影自怜,而是云淡风轻。福贵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在苦难的生活中不断找寻到希望,而且常常可以从苦日子里品味到一丝丝甘甜。
当福贵的亲人接连离开人世,福贵在这个世上再也了无牵挂的时候,那头叫福贵的老牛出现了。这头老牛的意象非常重要,因为它就是福贵的化身。当亲人在世的时候,福贵为了亲人活着,当亲人不在的时候,福贵为了老牛活着——也就是为了自己活着。
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福贵的一生,以及名叫“福贵”的老牛这个意象,都是在突出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的一句话:“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本小说我读了两遍,但仍然不是很懂这个“活着本身”的含义。我觉得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的“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或许能解释“活着本身”这四个字。我暂时把“活着本身”理解为人对生活苦难的坚忍,对未来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奇特的体验。本以为读这种特别苦涩的故事会很艰难,但实际过程中的体会跟我预想的完全相反。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福贵这辈子过得的确很苦,但是福贵自己并不觉得有多苦。苦、丧这样的字眼跟这本小说不搭边,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希望和温情,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小说里福贵每一次遭遇打击,他总是能在人生低谷之时看到活下去的希望。而当福贵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的时候,最后让他活下去的希望就是那头名叫福贵的老牛——也就是他自己。
无论如何,有希望的生活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