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_800字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800字
繁华落尽皆寂寞
张爱玲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去看她的一篇文章,都不能抑制的让人称好,称妙,让人入了情景,落了世俗的套。缓而再缓,却惊起了波澜,又像烟花绚烂时“砰”的一声全炸开了。你也看不到灰烬。全当它没有灰烬的散落尽了罢。就在那一瞬间,也只不过是一瞬间,你只当是开始了,实则又结束了。
看《红玫瑰与白玫瑰》应该很容易的就想到人人都知晓的那段“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和“床前明月光”,也很容易的去想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觉得她笔下的男人,又是大多数的男人,觉得他笔下的女人,又是旧时代里不可控制自我命运的女人。有时写的闲,然而又让人觉得这闲的理所应当。倘若不闲,又如何知晓振保心中又有怎样的估量,又会为何再见“红玫瑰”觉得心被挠了似的,拉着,扯着,挣扎着,硬是想将一切砸碎。
倘只从一个剖面窥去,那每一个人物也全还是活的。像是一个精准的工艺品,她的每一笔一划都落得恰如其分,在纸上绽开了花。就算振保怯懦的退缩了,“红玫瑰”王娇蕊还能冷静的选择成全,就算后来受了岁月的风吹,成了世俗的那般,却也是付出了真心“红”的惊艳。就算振保出去宿娼,孟烟鹂也还是那个逆来顺受又些许苍白的“白玫瑰”,“美丽娴静的最合理想的朋友的太太”。振保又何尝砸碎得了自己,砸碎得了现世现状,倒也只能受着些蚊虫的叮咬,太多推脱不了,重拾那些所谓的善良,“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大多无奈。“红”落人妇,泛了“白”。“白”暧昧于他人,又染了“红”。说来也算了是在人格的独立,又左不过离不开男人。而所说的旧时代的男性社会,主流观念,又与理想化产生了偏差,怪不得连振保也生出了陌生感。大多也都无可奈何吧。每个人物也是欲说还休。有人觉得未尽,只是短也短的精美,何来后续,倒不如戛然而止,随它繁华落尽寂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