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_1400字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1400字
看罗胖的书像是在听故事,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开了头就停不下来。故事娓娓道来,在一段平实的叙述之后,时不时会抛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让你脑洞大开。对罗胖的感觉,有的听众或许会觉得佩服——他的大脑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就好比“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装着永远掏不完的东西;有的听众或许会觉得震撼——他抛出的很多观点颠覆了自己以往的认知,原来建立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架构居然是错的?如果不能用心去品悟,小心会让你怀疑人生;有的听众或许会感到危机——当接触到自己未知事物的时候,大多数人会产生本能的恐慌,害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以更大的加速度甩离圆心消失泯灭。
阅读的唯一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看完这本书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如果不坚持学习充电,你可能会感到焦虑。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如果仅仅靠接受学校的正规流程化教育而想一劳永逸受用终身,这已经是痴人说梦了。终身教育的观念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都在找各种方式来进行“充电”,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换代,可能会被时代抛弃,甚至连焦虑的资格都没有了。书中这段话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充电的一种方法或可能:在现代社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完成自己的认知升级,做一个更聪明的人、一个站在更高处的人?我将自己在经济学的智慧中得到的启发,总结成了十六个字:承认代价,比较权衡,不问是非,只争高下——凡有选择,必有代价,再也没有绝对的是与非,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会被打破,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被亵渎,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承认代价,权衡利弊,不问是非,只争高下。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如果不思考总结提升,你可能会感到焦虑。这是一个“知识”和“干货”漫天飞的时代。许多人受困于“知识焦虑”和“恐慌”,满世界看了诸多干货,也听完了一堆大神大牛们的分享,嚼了不少别人提炼出来的“营养鸡汤”,结果还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我没有关注过罗胖的公众号,但听别人介绍,他每天都会讲一段话并推荐一本书,这份坚持,并把思考作为一种习惯,这样的人让人感到敬佩和恐惧。他在书中对历史事件和当前热点现象的分析思考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和方式,更彰显出了思考的力量。通过阅读拉长思维的长度,已发展的眼光看今时今天;拓宽思维的宽度,从多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去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如果不摆脱平面思维束缚,你可能会感到焦虑。在千年以前,如果能从点状思维、线状思维,甚至是平面思维出发,鲜明的亮出并支撑自己的观点,也许就能被历史铭记载入史册。但目前单一的思维模式可能已经落伍了,要摆脱惯性思维的影响,建立跳跃性、创新性等思维模式。如王东岳的《物演通论》,提出了一个新的万物演化规律假说“递弱代偿原理”——就是说世间之物,后衍的物种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如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提出了“算法最终将控制人类”的颠覆性观点,等等。如果我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中,可能觉得这两种预测就像是在开玩笑,而以多维的视角去分析,这两种思维方式也给我们提出了另外的可能,见仁见智,各自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