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红手指》读后感_800字

2019-09-25 05:17:07 读后感

《红手指》读后感800字

简单梳理下这本书的两条线:

明线是昭夫从得知儿子犯罪、之后抛尸到警察查案的过程与线索、再到最后交代真相。

这条线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一家人的自私自利、软弱无能、阴暗可怕、不义不孝的无情一面。

而我更喜欢的是另外一条温馨的暗线:加贺和父亲的关系。我们一直以为,加贺是憎恨父亲的,所以至死也不送最后一程。而其实这正是加贺父亲的夙愿——和妻子一样孤独地死去。加贺为了成全父亲,宁愿忍受思念和悲伤,也不在濒死的父亲面前出现,父亲虽然在孤独中死去,但因为释放了对妻子的内疚和对自己的悔恨,最后得以安详死去。

保守估计应该看了东野圭吾20本书了,这本书无疑是最不舒服的一本。

这种不舒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抓人的力度不够,因为案件一开始都很明晰,开头便交代了前因后果,知道谁是凶手、谁是帮凶。

这一点与东野其他的推理作品有些差异。比如:

《嫌疑人x的献身》中最后有茅塞顿开的情节,最后你才知道,一个人隐瞒心爱之人的犯罪事实,竟然通过谋杀了另一个无辜的人来伪造一个不在场证明。你会心一惊,原来还有这么高超的反侦察,一个人可以深爱一个人到这种地步?

《恶意》中更是极度反转,不看到最后,你不知道真相一直在我们所认为的反面,故事中所有人包括所有读者,都被犯罪者所蒙蔽,最后的最后,我们知道,原来人性的嫉妒和黑暗,竟然透不进一丝光线。

其次,昭夫一家的性格都极度自私,从未考虑父母和他人利益,在得知儿子勒死了无辜少女以后,八重子一心想着怎么掩饰儿子的罪行,而昭夫心里只有自己,刚开始之所以不同意八重子提出的抛尸建议,也并不是为了还死者父母一个公道,只是为了自己不受到影响,一心想逃避,软弱之性可见一斑。当到了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将所有罪责都归到痴呆且无法辩解的母亲身上,这样藐视人伦的人,如何不让人痛恨。

红手指,之所以作为书名,是因为它不仅是整个案情的重要线索和高潮部分,也是母亲对迷失自我、丧失天良的儿子的唤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