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21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100字
若是在某一时刻刚巧有了美妙的经历,我便不会任它被时间冲淡,愿意去探索一下美妙背后更深远的东西,让它映刻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部电影,不论榜单怎么排,它始终是第一位,那便是《肖申克的救赎》。我感叹那个擅长写“闹鬼旅馆”的作者的构思,于是我就买了《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说实话,我认为电影的成功似乎超越了书本身,或许也是因为在看书之前已把情节记得滚瓜烂熟。
同样的感觉,两个月前,在我读完《人性的枷锁》电子书之后,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了纸质书,顺便买了本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也就是说,这本书我刚刚看完两遍,就要去写点这本书的什么,实在有些鲁莽,不过没关系,我会再读很多遍,至于写不写点什么便看感觉了。
毛姆的写作方式,大概不会被很多人喜欢,就他的这部小说而言,没有一点跌宕的情节,全都是遇到了谁,有了什么样的谈话,经历了什么,主人公便有了什么样的感悟。于是,主人公菲利普不断辗转各地过各种各样的生活,一段一段的连接起来,他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如果把《肖申克的救赎》用三个点划分一下的话,大概可以用瑞德的三次假释谈话来充当时间结点,毕竟,瑞德是小说的叙述者,而且他的变化也是由主人公所影响的。
同样,《人性的枷锁》也可以由菲利普三个老师或导师的三段话来作为时间结点。
第一点,当菲利普下决心告别宗教学校,从此放弃日后读牛津大学的时候,校长一番挽留的话语:你知道吗,把知识灌进一个个不灵光的脑袋实在很无聊,可是为什么当老师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呢?因为你总能有机会教到几个聪明伶俐的学生,他们在你张嘴之前就知道你想说什么,和你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第二点,当菲利普不知该不该放弃学画画的时候,他找到一个指导他画画的老师(大概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画家)。老师说: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很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的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第三点,便是一个准诗人(人生导师)与他的谈话,主题是生命的意义。对话有些杂乱,故这一点也可以延长至后面菲利普悟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关于这一点,也是整个小说的最重要的部分。
在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之前,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译者是个好人,他的导读让任何一个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对这本书有所评价。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评价一个作家是否伟大的标准应该是:不同的人能否从中获得不同的灵感。
对于这本书,所谓的节点也可以用其生命中的女人来充当。或许,将女人来作为节点更为合适,因为书中有的女人让他享受人生中几乎没有得到过的母爱,有的却让他变得卑微、身无分文,而全书的结尾则把菲利普的人生定格在一个女孩身上。
上面这些只是条条框框,如果只知道这些,那只需看看经典语录或故事梗概即可。然而,虽然整本书显出段段相连的拼凑感,但一个人生确实是在这其中成长起来的。
菲利普天生有个跛足,这种缺陷总是使他很敏感,即便他已经知道了人生意义,他还是会对跛足有所在意。我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菲利普,都有敏感的缺陷。若是归结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我与菲利普很像应该算其中的一个。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而且这种感觉会时常伴随自己。比如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穿着便成了“跛足”,我怕别人嘲笑,更怕有人起哄,于是我总是希望在某些时刻不被别人注意到。
对于菲利普爱的死去活来的那个女人,即便他反复在意她的贫乳、窄臀、贫血、虚荣,可以说她所有的缺点全都在菲利普的心里,但他就是喜欢她,喜欢到抛弃学业。对于一句好话、一丁点温柔都开心的不得了,所以即便他被玩弄两次,却依然还爱着她。
我又何尝不是呢?曾经当我望向黑板的时候,我的视线总是在那个女生身上。我也曾让我自己着眼于她的缺点,让我不再想她,可是,对于经历过真正恋爱的人,她的哪一方面是不完美的呢?于是,爱恨交错。
这本书,原名为《凯利.菲利普的艺术人生》,后来才改了如今的名字。不同于莫言《丰乳肥臀》那本书,名字就十分有吸引力,实则书名应该为《金童玉女》,而《人性的枷锁》这样的书名来源于某句话的灵感,即贴切、有高端。我猜,也许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是看他的人生,而第二遍才看他的自由。这本书,有很大毛姆自传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样的书不会再出现第二次。正如毛姆说:“因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搜集这个故事的材料花了我三十年。”
我非译者,更不能面面俱到地写出所有的精彩之处,我之所以写,除了希望有谁看了我写的后能读读这本书外,便是献给这世界上最有趣的职业,同样献给我尊敬的从事教师事业的人。
好书里总有那样的字眼,经过一系列铺垫,只需几个字便让你感动。比如:
《摆渡人》中“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追风筝的人》中“为你,千千万万遍。”
《天局》中,“胜天半子!”
《倾城之恋》中,“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飘》中,“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对于《人性的枷锁》,仿佛并未出现这样的字样,这没关系,毕竟它曾留了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