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鱼羊野史(全集)》读后感_2400字

2019-08-23 08:44:07 读后感

《鱼羊野史(全集)》读后感2400字

看完鱼羊野史有一段时间了 总想写一个书评。就今天吧。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候曾经说到不同的人站在自己不同的立场上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看松哥的鱼羊野史也是这样,松哥的鱼羊野史以历史上的今天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不同年代的奇闻趣事,军情迷看到了二战以及各个时期的战争史,领略了战争的残酷和不为人知的战争背后的故事。地理迷畅游了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幻想。音乐迷了解了差不多整个中外音乐史和不同的音乐大家,欣赏了大家风范。电影迷也跟着松哥看了各种类型的电影,了解了各个大导演得风格等等等等,这只是一部分,我也不想一一赘述了。我想说我看到的大概和大家有所不同,我看到的是高晓松的才华以及为何他会成为这样一个人,是优秀的基因,还是后天不懈的努力。松哥有着优秀的家族基因,说出来可以让你们羡慕的锤地,其实在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我曾经了解得高晓松是一个长的大胡子的丑八怪,娶了一个啦么漂亮的老婆,总感觉好白菜背猪拱了,关键的关键是他还离婚了。我当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但是读完这本书了解松哥,我知道一个人的才华比一个人的外貌要重要的多的多,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松哥一家子人都是清华毕业的。都是校友。整个家族的人优秀的不得了的不得了。是中国的精英阶层,一点不夸张。以后为百度的松哥的家族史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奶奶:姜惠茹,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是中国拔尖的人才。还有松哥外婆的爷爷是山西最后一任巡抚。再想想自己的家庭,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爷爷是农民,爷爷的爷爷也是农民。整个家族史都是农民。有时候想不通这个逻辑感觉好难受,为何这么不公平,是否农民阶层的孩子永远是农民。而精英阶层的孩子永远是精英。我们能否逆袭,而不是安于现状。我们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竞争还远远没有到拼天赋的时代,这句话应该是对的举两个大家都认识的人物大家就可以理解,俞敏洪和马云,两个具又传奇色彩的成功人士,没有过人的天赋,却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我想说这个社会是真的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基因只是一个先天的优势却不是绝对的优势。所以我想知道的是我们究竟差在哪里?或许这个差距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点一点在扩大。当我们大了无法改变,就成了现实。我现在发现自己想要改变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有时候不够坚持,有时候不够专注,特别容易有一点小小的成就就心花怒放,很容易和自己妥协,有着严重的拖延症。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阻力,我一个不落,几乎全都有。这些毛病很难改掉。我老是在想究竟是什么时候养成这些坏毛病的,为什么那些精英阶层的人就没有这些毛病。this is why? 不要说我矫情,其实我发现身边好多人似乎和我一样都有这些坏毛病。这似乎和家庭教育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当我有这方面的想法的时候,我开始刻意的观察我姐的孩子,以及我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我姐教育孩子的方法以哄为主,以夸为辅。每当孩子一哭的时候就开始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就开始哭。哭也是我姐处理问题的底线。所以我姐的孩子养成了爱哭得毛病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还有就是夸,我姐孩子随便在纸上画两笔我姐就开始夸画的真好,随便跳个舞,就说跳的真棒,我姐认为她是最爱孩子的,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过度的表扬导致的是注意力的极度不集中和对自己的要求过低。我似乎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或多或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妈妈和姐姐的教育方式几近相同。我认识新东方一个老师,她也是刚生孩子,她在网上也经常发一些自己的育儿经验,令我吃惊的是,她和我姐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孩子哭的时候不会刻意去哄,培养孩子不同的兴趣,不会漫无目的的去夸孩子。她大概就属于那种精英阶层的,我想他的孩子的未来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我姐的孩子再好也不会好到哪去。当然家庭教育算一部分家长的个人品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环境也算一部分。精英阶层自然会留下精英阶层的文化和内涵。普通家庭也会继承自己家庭的特点。想起前段时间有个人写过一个具有争议性文章,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永远是穷人,富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富人。好多人只是看到题目就激烈的抨击和反对。其实事实的真相就是这样。优秀的基因优秀的家庭文化是可以继承的,不优秀的也是可以继承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是大部分的,草根逆袭的事迹也有的是。我不想永远过这种普通的生活,我也想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自己也可以步入精英阶层,也可以改变一下自己家族的命运,希望我了解这一切,也可以改变这一切。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