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读后感(3)篇

2019-06-27 22:36:58 读后感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作者:金庸
金迷最推崇的香港明河社版本,合集收录金庸15套36册作品:《碧血剑》《飞狐外传》《连城诀》《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读后感 第(1)篇

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对回教增加了认识和好感。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有些读者喜欢把人一分为二,好坏分明,同时由个体推论到整个群体,那决不是作者的本意。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汉族和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有激烈斗争;蒙古、满人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小说并不影射什么,如果有所斥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不必在小说中对暂时性的观念作价值判断。人性却变动极少。”……

        ——金庸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读后感 第(2)篇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篇《越女剑》不包括在内,偏偏我的围棋老师陈祖德先生说他最喜爱这篇《越女剑》。)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什么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什么书名。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飞雪”不能对“笑书”,“连天”不能对“神侠”,“白”与“碧”都是仄声。但如出一个上联征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思而合规律的字。

有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所写的小说之中,你认为哪一部最好?最喜欢哪一部?”这个问题答不了。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着这方向努力,大致来说,这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爱每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或惆怅、悲伤,有时会非常悲伤。至于写作技巧,后期比较有些进步。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视的是个性和感情。”  ——金庸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读后感 第(3)篇

初中时看过此书,有点印象,但不算深刻,比之射雕,神雕,天龙,笑傲,鹿鼎记,还有雪山飞狐~~~等等,几乎算没有印象了。金庸先生走了,网上一遍哀伤,我也颇难受,毕竟,心中的仗剑走江湖梦想,也自金先生小说而起。因此又去翻了金庸全集,每一本书只要翻到其中某一页基本都能记得后面的内容甚至对白,只有碧血剑,倒有些模糊了。所以选择重读碧血剑。30年后重读,不知是不是年龄大了,反正结果有些失望了。主要是袁承志的表现,颇令我失望。

1.袁承志一出江湖声名雀起,几无障碍。但他却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战争后,选择退而归隐,与其父民族大英雄袁崇焕比,差之太远。

2.他的情感也是我极不喜欢的原因,阿九在书中并无特别表现(除了漂亮),袁承志却一见倾心,喜欢也就罢了,却从头至尾三心二意,既伤害阿九又伤害青青。

3.阿九这个角色,极不喜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