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小说《李自成》绝不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小说。洋洋洒洒近300万字,耗费了姚雪垠先生半辈子的时光。这部书从李自成潼关南原大战十八骑败退商洛山中开始,一直讲到李自成死后最后一支大顺主力军由高桂英率领的忠贞营全体阵亡。时间跨度不长,仅有三十年左右,且其中很多时候都没有具体描写,只是一笔带过。因为详细描写李自成从起义到失败的过程并不是姚雪垠先生写这部书的初衷。
这部书的核心,我认为在于对比前后两个时期的李自成所部的作为。即李自成在败退隐藏山林之际与建立大顺之后。李自成败退商洛山中时身边只剩十八骑,后又在张献忠追杀下逃亡伏牛山中隐遁,在这些被昔日朋友背叛、被官军包围扫荡的困难时候,李自成的部队没有溃散,而是拧作一团、整顿军纪、刻苦训练,同时四处出击,打击地方豪绅恶霸,杀死贪官,收缴他们剥削的民脂民膏然后开仓放赈,以此得到了所在山区百姓的支持,而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使“随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广泛传播开去,他的声望也日渐提高,所以才能入了河南之后振臂一呼,便有数十万部队。但成功多了之后,李自成及其身边一些主要将领,便开始轻敌,开始听不进意见,只想着快速灭亡明朝,建立大顺,顺利登极,等登极之后,江南也能传檄而定,并不用费太多周折。正是在他们的骄傲之中,部队军纪涣散,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并且不断骚扰百姓,强行征兵征粮,由此是失去了好不容易收拢的民心,以致最后他们所到之处百姓全部逃光,没了百姓的支持,也就是没有了最坚强的后盾,他们的失败也就不难预料了。
分析李自成的失败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缺乏大局意识,只顾眼前利益,仍是流贼作风。李自成在得到李岩的时候,李岩就向他阐述了自己的方略,但李自成因为一直想定都关中,对河南并无感情,所以一直不采纳李岩的意见。等定都西安之后,李岩又上奏希望能用两三年时间巩固已经占领的地区,使百姓恢复生产后,再图北京,而李自成又一次拒绝了。
2.用人不明,过分信任以刘宗敏和牛金星为首的绝大部分文武,而对李岩等人的谏言视而不见,甚至疑心。刘宗敏等将领在书的前半部分很让人佩服,不争功夺利,且有勇有谋,但胜利多了之后,便显现出来不高的格局来,一心只想打击官员豪绅,甚至不管该官员是否清廉,这已经是有点上头了。而以牛金星为首的部分文臣,特别是大顺节节胜利之时投降的人,什么有用的招都提出不来,一心只想着自己做太平宰相,到最后失败的时候,跑的最快的便是这些人。李自成信了这些文武的话,不断冒进,败退时又毫无章法,李岩提出重新经营河南,李自成怀疑李岩想回河南自立,牛金星在一旁煽风点火,最终杀了李岩,大大打击了大顺军的士气,并使得内部人心涣散,人人思危。
3.前期胜不骄败不馁,后期胜骄败急。在十分困难的时候,李自成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稳扎稳打建立自己的军队,而到步步胜利的时候,便开始不听劝阻、轻敌冒进,致使山海关一站大败而回,自此之后,方寸大乱,疑心甚重,使得身边更无人敢进言。
李自成是英雄,但英雄的不彻底,在最后忘了自己的初心,没有坚定地坚持他在困难中所建立的依靠百姓的路线,可以说是死在了自己手上。总之,民心决不可作为得天下的工具,而是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对待,是根基。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民心便是根基,有了人民的支持,才能有新政权的建立,才能有一番作为。但反过来,建立了新政权之后,必须得不忘初心,不忘民心,要时时刻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在心里,才能使政权延续,才能真正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天下太平。
李自成(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从9月23日开始,到12月6日读完,历经74天,耗时65小时22分钟,终于跳跃式的读完了这部330余万字的恢宏历史巨著。掩卷回顾,思绪繁多,李自成暴发式的扩张,兵不血刃的攻占京城,而后又塌方式的败落,众叛亲离中巨星陨落,用血淋淋的人头书写了一篇农民起义领袖被农民割首的黑色幽默,其42天的京城劫掠,民心尽失的过程,为后来年轻的中共政权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教训,毛主席也以李自成为警钟,在西柏坡提出了进京赶考论和坚持两个务必的要求。历史云烟,纷繁浩渺,一幕幕就像戏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华夏土地上,各路豪杰各领风骚,哪个创业之主都志存高远,说什么千秋万代、想什么子孙万世。紫禁城的乾清宫像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笑看一个个乘兴而来败兴而逃的背影。想想李自成还有多尔衮,想想李岩再看看牛金星,成就伟业离不开精英的殚精竭虑,但在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面前,个体的抗争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n我们都喜欢看别人的故事,把别人的兴衰得失总结的井井有条。然而我们自己的生活还要自己过,终究要合上书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滚滚红尘。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对逝去人和事高谈阔论,其实我们自己不就是开封城中无奈而又无力的草民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为我们终将死去,终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n2018年12月6日于龙山n
李自成(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波澜壮阔的农民军战斗史。这群人的优点和缺点分明:他们真诚、勇敢,他们讲义气、明大义。但他们文化层次不高,还往往带有一定的狡黠和短视,缺乏对社会运转的深刻理解,因而也不能制定清晰的理政治国的纲领。但无论如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姚老师的文笔很好,历史的滚滚车轮与个体命运的交织,让人掩卷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