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读后感(3)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侧身天地常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看”、“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多么美妙、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语句,充满了艺术的气息。朱先生的散文充满了一种艺术和哲理深度结合的韵味,非常美,读来既是一种享受又能明理。
散文中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处:
1.谈读书:
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就西方文艺来说,有三部名著可以代表西方人生观的演变:在古代是柏拉图的《会饮》,在中世纪是但丁的《神曲》,在近代是歌德的《浮士德》。
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2.谈人生: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可也。”有这样果决,悲剧决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消,不说你勾消不去,就是勾消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幅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3.谈修养的境界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
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
你如果不盲目,看得见世界的博大,也看得见世界的精微,你想一想,世间哪里有临到你可凭以骄傲的?
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所谓真正立志,不仅要接受现在的事实,尤其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发下一个空头愿。发空头愿成了一个习惯,一个人就会永远在幻想中过活,成就不了任何事业,听说抽鸦片烟的人想头最多,意志力也最薄弱。老是在幻想中过活的人在精神方面颇类似烟鬼。
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征服现实。
烦闷生于不能调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一个人如果只能在现实界活动,现实如果顺遂,他自然可以快乐;但是现实如果使他的活动不成功,而他又没有别条路可以去求慰安,他自然要失望悲观。但是,倘若他的精神能够超脱现实,现实的困难当然不能叫他屈服,因为他还可以在精神界求慰安。现实既然不能屈服他的精神,那么,他自然可以坚持到底和环境奋斗了。
慢慢走,欣赏啊!读后感 第(2)篇“Profitez la vie” (享受人生),懂得生活的平衡,工作与享受两者缺一不可。每个人的一生独无仅有,要学会享受它,才能不觉虚度而枉此一生。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朱光潜先生以他自己的人生感悟,结合美学、哲学、文学、宗教诸方面综观世界的人与事,给青年们指出一条人生的宽广之路:读书、立志、做人。他认为:人首先要活得有情趣,才不至于成为一个厌世无趣的俗人。有情趣的人才能看得见和感觉得到生活的美好 :步步有景、处处是春,“慢慢走,欣赏啊!”。
读这本书收获良多,朱老既像导师又如长辈,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使人豁然开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难免会有迷茫和低落,常翻此书,定会有所启发。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
“慢慢走,欣赏啊!”
光潜
1932年夏 莱茵河畔
生活之本源与是非,看过这本书已难有榷判,也不想孜孜以求的去紧抓不舍了。我是怀着听道理、知人世的目的来的,然而是带着精神超脱的境界走的,无论这精神深刻与否、延绵多久,都不能否认这是我一年多来收获最大的一本书。值得完整的五星推荐给各位书友。
最后写两句疑问句说些心里话,可能的话,这也是诸位能在这本书里想到的。
很多片段时刻,我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呀,未曾想过,知道了活着的意义我就会按照这个意义去活吗?我很难说,大多数人也往往却步。原因不详……或许我只想让自己透彻一点而已。
你也曾在理想与现实、静与动、看戏与演戏之间徘徊过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而且,要成为一个有头脑的孩子也的确要选择。我没有十分确信的评价,朱先生也没有说的清晰明了,但有一个重要的先导,便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去工作、学习。因为,听到过很多大的声音:不学习进步,“选择”二字都不认得。
诸位,人生之路,睁大眼睛,慢慢走,
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