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后感(3)篇

当年勒庞一定不会想到,他写于1895年的这本书影响力竟然可以长达这么久。
虽然依现在的眼光看,书中的一些观点并不严谨,甚至有一点偏激,比如对性别和民族的看法。但是,大部分理论都是很有前瞻性的,完全适用于今天。
这本书颠覆了人们对群体的通常认知,将群体的心理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如: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3.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4.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5.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6.要属于某个学派,就会相信它的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意见。
7.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8.数量,即是正义。
9.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10.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11.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12.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13.我们可以利用政变来推翻一个暴君,也可以利用战争来打倒一个独裁者,但是对待那些坚定的信仰,以及那些牢固的信念,我们却没什么手段可以利用。
14.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15.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16.倘若没有传统,就不可能有民族的气质,也不可能有文明的存在。因此,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他们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一、建立传统;二、当它所带来的好处用尽时,就努力摧毁之。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17.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18.如果书写在各民族历史上的只能是一些纯粹理性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大事,那世界史上可以记录的事件就寥寥无几了…………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后感 第(2)篇对我而言,这本书读来极其生涩
既有专业上的原因,也有翻译方式的影响。也可能这种学术性质的专业书籍通常就是采用这种翻译方式。简单概括一下大意吧。
- 书名。“乌合之众”是翻译成中文的用词,我觉着这个翻译是准确的,只是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贬义,原著是有条件的“群体”的意思,不含褒贬。
-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法国人。本书著于1895年,在学术界和大众圈跨界流行至今已120多年,目前仍在流行中。听说大v们都是看了这本书忽悠来粉丝的,哈哈,当然这不是真的,这是段子,但可见这本书确实很受各国各界欢迎。
- 作者生活的时期,正是法国经历了思想大解放、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称帝等一系列大变革之后的时期,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大事件,意识到大众群体在社会变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作了这一专题研究,得出这本著作。
- 作者对书中群体的定义:在同一时间有共同心理诉求的人群,但不包含经过精心严密组织的人群。(抛开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翻译成“乌合之众”这个词是非常准确的。)
- 群体的形成:个体的感情和思想趋同,集体心理形成,个体自觉个性消失。
- 群体的特征,主要有三个:
1.群体的智力下降。群体的智慧并不等于个体智慧之和,恰恰相反,群体的愚蠢程度近似个体的累加。
2.群体的道德高低。群体的道德可能高于个体,也可能低于个体,这取决于群体的领袖。
3.群体的胆量变大。人们会认为群体的责任无法追究,法不责众。
- 形成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形象、词语和套话。形象和套话比证据和逻辑更容易形成群体意见,有时候越模糊的词语,影响反而更大。
2.幻觉。给群体提供幻觉的,更容易成为这个群体的意见领袖,使群体幻觉破灭的,往往会成为群体的牺牲品。
3.经验。要动摇根植于群体头脑中的错误观点,需要几代人的反复出现。
4.理性。群体从来不会被理性指引。
- 群体领袖的动员说服方法:
1.断言。对推理和证据置之不理,作出简洁有力的断言。
2.重复。不断重复断言,一直重复。
3.传染。形成情结,在群体中有强大传染力。
-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1.群体犯罪。他们自己往往认为是在尽自己的责任,是代表正义。
2.陪审团。智力起到的作用很小。
3.选民。断言、重复、传染针对的群体。
4.议会。头脑简单易受暗示,意见的简单化夸大化,少数领袖人物起主导作用。
以上是书中内容概述,书中的内容也未必都对,概述则更非全面准确了。看到这,您受累了。
初读哲学,选择这本书有点难为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本书很大的篇幅说的话 都是结论加上一些抽象的描述。或许是受时代的限制,个人认为书中有些观点放在现在来看未必适用。但这并不妨碍它在群体心理研究领域的地位。勒庞在书中提到“ 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面对群体的渲染力,我们很容易失去理智,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看见一群人打架,当得知其中一方是日本人,他们说中国人都是草包,你会不会撸起袖子,抄起家伙加入战团教他们做人。一个种族的个人在本能上和情感上非常相似,尤其涉及到宗教,政治,道德,爱情等情感领域时,最杰出的天才也不见得比凡夫俗子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