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读后感(3)篇

2018-06-30 23:57:31 读后感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
作者:常书欣
本书为您揭开的是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下社会犯罪网络。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他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如影随形;作者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存在的地下世界。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读后感 第(1)篇

直来直去,常书欣的写作风格和余罪的性格非常相似,不用过多的渲染烘托气氛,直接就开整,每一个个性的小说角色,都与作者的性格本身,脱离不开关系,一个人再了解别人,也不及了解自己的多。余罪被送往看守所,改名余小二,其他羊城集训的同学们,则去了不同的各个岗位上班。第二集的后续发展还是钓足了胃口的,开场就是一顿打,余罪的战斗力不错,但是写的稍显夸张了些,直接当上了牢头二号,这个环节的难度设置有些低。余小二被羁押了三十四天,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成功与老傅搭上了关系。还得说说这《余罪》第二季的电视剧,昨天又是连看了12集,看的我都有点瘦了,累坏了。虽然大体的善恶对错没变化,但细节改动还是非常大的,拍的有点过于唯美了,人物关系也有变化,依据演员的演技优劣,决定了出镜的比重。电视剧与小说相比,整体智商方面弱了很多,无论是好人坏人。尤其是林宇婧,她的出场除了捣乱,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全靠脸啊。解冰和余满堂两个角色,也是各种暴露,只为了把老傅显得更弱智吗?编剧把老傅当小孩儿吗?nn如果细想起来的话,剧情都是符合大众逻辑的,余罪之后干掉郑潮,裴渔,顺利当上了大哥,最终这次的走货失败,也显得相当弱智,然后好人顺理成章的抓住了坏人,完事。我们都知道余罪一定不会死,也都知道坏人一定会被绳之以法,否则这本书就不能被出版了。但,这就是大俗的魅力,看的就是过程中的细节,结果是固定的。但是结尾出现了一个分歧,小说的伏笔并不明显,但电视剧的伏笔是以安嘉璐被绑架为延续,电视剧一定还会拍,保持期待吧。故事发展到此,很圆满,但问题就是太圆满了,有种过于虚假的因素,不真实了,好人与坏人对峙,坏人全被打死,好人完好无缺,很多读者回过味儿来,会觉得这种完胜的理想化结局有点无聊吧,反而让我很同情老傅,大众嘛,同情弱势本来也是理所当然的立场,更何况,我身边还有个人长的很像老傅,我站在老傅的一边。俗话说,悲剧往往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读后感 第(2)篇

越来越觉得“余罪”这个名字起得好,总有些罪扯不清算不完,总有些情不能以简单的善恶作为划分的界限。

余罪的那份总是对警察职位和升官的不屑,一开始是冒着浓浓傻气的刚毕业的小屁孩儿的逆反;后来是见识了当坏蛋福利如此之大,陷入的依然幼稚却也是凡人无法避免的迷茫;再后来是意识到“人渣”不是渣,而是人后的对其实从始至终都一直自视甚高却不分青红皂白给人在物质和心灵上双重定罪的警察的蔑视;最后……最后或许只是累了。

“我希望你们不做英雄”。多少突破重重险阻后的骄傲、破了积压多年的大案后的舒心、地狱般折磨后警衔蹭蹭涨的天堂、局外人的羡慕和知情人的敬佩……都只看到了英雄凯旋时挺起的胸脯。

可你看到英雄的眼睛了吗?那双看过警花也看过枪花、看过微薄工资单也看过巨额交易、看过蜂拥而至的记者也看过大难前反而镇静的贩子……除了值得拥有的骄傲,还有多么盛大的没落。

他都看到了——警匪间理所当然的正恶斗争和人心里不敢说出的正恶斗争;他都看到了——警察哪怕不立功而仅是出使任务只因代表正义就自带光环的风光和监狱里“老大”本就阴暗却因着阴暗环境愈发滋长的阴暗带来的“风光”;他都看到了——坏念头容易动、坏事容易做、坏人容易当,但好事其实也是一样的……再没有了愤怒和恨意,他不再简单地厌恶摆架子、把他坑来坑去的上级,也不再简单地瞧不起铤而走险、充满猜疑的黑社会。

他在天堂和地狱间徘徊,都好好地体验过一回。以天堂的使者身份从地狱出来时,却发现——两者早已模糊了界限。

盘古费劲巴拉地开天辟地有什么用呢?天地没能真正分开。行走的双足高等动物们,还是活在混沌里。

英雄的周围,外行和同行都巴巴地问着,比当事人还欣喜还好奇,想知道那双眼睛曾目睹的事情。

可那双眼睛已不想再看了。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读后感 第(3)篇

虽然余罪最后没接受任何高级部门的邀约,志愿是当棵草。但总觉得他躲不过要当一个“小人物英雄”的命。余罪的闪光点在于把所有人,包括罪犯,都先当成“人”看,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照顾,不吝于伸出援助之手。其他几个兄弟,印象深刻的是鼠标,乐乐呵呵,简单的人,能得到的快乐也多。老傅,“毒枭”里的“枭雄”,智慧之余,也有自己的胸襟。直到最后,在得知背叛的真相,看到余罪在提审间的对面,也没有痛恨这个“朋友”。知音难觅,只可惜一开始本来就是一个阳光道,一个独木桥。不是一个道上的。02特勤,卧底这条路,隐觅多年。想起《无间道》的“三年又三年”。终归,最后能换回真名“马鹏”,重现在阳光下,光明正大地回了家。“家里”这个词,比起“组织”,更让人有亲切感。法制的冷血,也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民的安全和幸福。此时的冷血,是必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