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古兰经概述 读后感(3)篇

2018-10-12 13:29:22 读后感
古兰经概述
作者:宁夏伊斯兰教协会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一千多年了,从过去到现在,真正懂得伊斯兰教的人力数不多。正是这个缘故,伊斯兰教在解放前曾长期遭到一些教外人的误解和歧视,甚至还引起过多次惨痛的流血教案。
古兰经概述 读后感 第(1)篇

--略览《古兰经》有感

至此,世界三大宗教皆了解了冰山一角,生于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美誉的泉州,在多重宗教文化的冲击和洗礼中,我在信仰和无信仰中寻求如何成为一个人,剖析自己的恶,从内心反求自己以致于佛教所说观自在,道家所说虚极静笃神明自生,儒家所说内圣外王,基督教所说罪孽得赦,伊斯兰教所说敬主爱人。

我有一半回族的血统,在课本中、在故老相传中,得知有这一民族,得知伊斯兰教在世界广为流传,世上几亿乃至几十亿人颂扬真主安拉,却从未知道回回民族在我血脉中留下了什么,所以今天读这本书,从源头去发现跟随血脉一起流传的宗教、信仰、文化、智慧。

宗教是为了让人生活更加美好,是为了在混乱中建立一种美的秩序,宗教所颂扬的也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让我们在共同的信仰中度过暴力、血腥、屠杀、天灾等在历史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宗教是在人类群体智慧中孕育而生的。

读犹太圣经《塔木德》时,有一句话是金钱是没有臭味的,它是对人类安逸生活的祝福。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金钱是万恶的,莎士比亚在《恺撒大帝》一剧中,让罗马名将恺撒说出如下的话:“亲爱的布鲁塔斯,这过错并非由于我们所属的星辰,而是我们有一种认命的习惯。”所有的善恶都是人类主观加上的,其实善恶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物只是我们内心对外的表现形式,宗教的作用是我们是否把善当成根本,把践行善当成责任,把宣扬善当做义务。每个特定的时期,社会会赋予宗教在那个时代的责任,从而引导群众在历史的大趋势中前进。

古兰经作为宗教的精神和文明象征流传于世,不同于建筑构建的外界殿堂,经典在我们的内心建立了一座庄严世界,当我们置身在其中,我们被分解成各种不同的个体,诚实的我、善良的我,贪婪的我,自私的我,经典是多棱镜,折射出千万个我,色彩斑斓,而我们要做的是使这色彩温润柔和,光而不耀。

宗教是人的宗教,宗教、经典是源于生存,却又高于生存,服务于生活。教义、经典,在于给人们建立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建立一种价值判断,让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有法可循,有章可依,让人心能够安宁,能够在灾难面前不至于绝望,不至于崩溃,让人在幸福中珍惜,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种子。呼唤真主安拉时,他们的灵魂就能得到救赎,他们便有了面对灾难的勇气,他们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人跟他们一样,都在真主的庇佑之下,必将从苦难中解脱。

相同的让人连接成组织,不同的让人多样化,让组织多元化、多维化。求同存异,是宗教在人类历史中所承担的使命。

古兰经概述 读后感 第(2)篇

关于女性平等那一章很牵强,为什么后面还加了一句穆圣对扎比尔说:为什么不娶一个处女呢?

对于男女的现实情况不了解,只是查了一下14年的数据,宁夏在册五千多名阿訇,女性阿訇只有六十左右。

而且做礼拜的时候为何非要女子只能露出面部?

总觉得有很多对女子的戕害都来自于历史遗留老古董的不开化,儒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欧洲某些不轨的天主教使拿着圣经做着苟且(见十日谈)。

承认古兰经因为它随着教徒的现实情况而改,如斋月一开始是禁止性爱的,但后来迫于现实改为白天禁止。

因为一切的规范都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加上从下就在清真寺学习,故没有不适之感。

若一切都是穆圣所为,我倒是愿意尊他为圣,而真主亦可以看作是所有自然规律的形象化的代表。

然,那似乎是为了扩大教众而定下的不能与异教徒通婚到最后甚至被大部分人固化为不得同异族人通婚。

你可是拆散了不少人呀。

对不起,不信教

古兰经概述 读后感 第(3)篇

鉴于这本书当中的错别字实在太多只能给三颗星,内容上还比较简单,让人大概了解了伊斯兰教的历史。个人观点,古兰经中的大部分都是好的,有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有些脱离了时代。加之其本身诞生的地域原因所以给不了解穆斯林的人产生了一些误会。由于宗教的排他性,这些误解没有得到澄清,以至于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再者各种历史,政治,经济利益等因素复杂的作用下,使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诋毁,人为抹黑穆斯林。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始终应该相信: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宗教……人类所共同追求的都是真理,善良,美好。都是人性的光辉一面,而不是应该拿人性丑恶的一面去换取名誉,地位,财富。这才是我们所追寻的。在这种大同下,我们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妥协,相互为别人留一点空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