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_读后感_700字
《撒哈拉的故事》_读后感700字
至情至圣的三毛。别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沙漠的生活,她说她也不知道,就是热爱。三毛和尤今是同时代的,但是三毛的文字更有力量,大概是经历的苦难很多所以赋予了文字力量。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感受最深的是,是了解到三毛竟是这样的三毛,在枯燥的沙漠生活中三毛依然能苦中作乐,骗荷西说他吃的(中国粉丝)是雨等。自由随性,真实,为他人着想。当军曹、哑奴、巴西里、沙伊达和奥阿等这些朋友死去时,三毛无一不感到悲痛欲绝。最难受的是在《哭泣的骆驼》中,沙伊达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善良的女子,可是却被得不到她的痞子污蔑出卖了她丈夫巴西里将她欺凌至死。三毛的文字是如此地具有感染力,以至于读者看完哭泣的骆驼这一章节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为其中人物的遭遇而感到悲愤。而最感动的是荷西对三毛的爱,爱屋及乌,把她放在心上,因为爱她,因此会想得遥远,把她规划进自己的生活里。爱的纯粹,不为别的,从前没有物质条件的铺垫下决定在一起,今后就算物质条件不存在了,两个人依然在一起。爱屋及乌让我想起了哥哥,哥哥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唐先生是一个很会爱屋及乌的人。当哥哥被问到为什么会喜欢唐唐时,哥哥满脸幸福简单地说因为他好。跟哥哥相处过的人都会说,哥哥是一直特别照顾别人的一个人,真的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但唯独在唐唐这里,他可以不是照顾别人的哥哥。说回三毛,虽然三毛的逝去很可惜,但是我们并不是三毛并不能将自己主观臆断放在三毛身上,觉得,只要继续欣赏三毛的文字就好了,这是看的三毛的第一本书,真的是被三毛圈粉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