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_读后感_700字
《追风筝的人》_读后感700字
明早返校出发,可是故事情节一直牵动着我,忍不住又打开此书,直至最后一页,不敢评书,但感悟总是有的,大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关乎友谊
作者和仆人在少年时期的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仆人男孩儿哈桑对友谊的忠诚,承诺和勇敢……虽然此时友谊是不对等的,因为少年时期,主人公还没有从心底认同哈桑这个朋友,但这份友谊却客观存在……突然想起鲁迅和闰土的少年友谊,但前者友谊的变故是人性的自私和背叛,后者更多的是阶级观念的根深蒂固,印象很深刻的是中年时期,久别重逢后闰土那声本能的“老爷”,当时读书就觉得莫名心痛,它一下子拉开了鲁迅和闰土的童年友谊,但是仍然会为他们的童年友谊而感动,那份纯真和信赖毕竟曾美好过!
第二部分关乎和平
主人公在书中描绘了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阿富汗,在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脆弱的,它会毁灭一切,亲人,朋友,故乡,甚至生命……这使得我们更加感恩现在的和平年代,感恩和平,感恩一切!
第三部分关乎信仰
追风筝的人是谁?是少年哈桑还是老年的主人公?风筝又是什么?我想大概风筝是信仰吧,哈桑的风筝是忠诚的信仰,主人公的风筝是接纳真实的自己,自我救赎的信仰……愿我们都有风筝可追,也勇敢去追!做一个追风筝的人!
本书作者的描写很细腻,尤其选用第一人称,人物很鲜活,很多人可能觉得作者的中年时期的自责忏悔及老年时期对哈桑儿子的弥补自赎会对他幼年时期的犯错释然乃至原谅……可是,我宁愿主人公少年时期不那么做,做一个坦诚的boy,也许,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伤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