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_精选读后感_700字
《看见》_精选读后感700字
十年的记者生涯,柴静用坚硬又柔软的笔触记录在《看见》这本书里。从地方媒体到央视,一路走来,有她自身的成长,也有对现实的反击和控诉,用她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些令人扼腕垂泪的故事,从而对自己的处境有更清醒的思考。从《看见》里看见自己,看见不一样的世界,理解不一样的人性。
从“非典”开始,到虐猫事件、真假华南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药家鑫死刑…这些关键词在过去的十几年,都曾经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事件。事件的一旦发生,就会有所谓的“对的人”和“错的人”而柴静说:“没有对的人与错的人,只有“做对事的人”和“做错事的人。
相较于上面的热门事件,第三章《双城的创伤》更令我印象深刻,““朋友比生命还重要吗?”“也许是吧。”作者在采访双城连续服毒案时与小蔡的对话。当下最大的谜,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这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好像大部分当问题出现时,责备、推诿一无是处,这些都是现实的常态!我想与孩子们沟通,了解、接近孩子们的内心才是事后的一剂良药。
书中有很多很多地小事件,事件虽小但很真实,正如柴静在书中所言:“在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的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
无可辩驳,纸张上的文字,是跳动的,有生命的,真实的。透过文字,看到的是人生、人性、人格,也许我们会因文字拉动着自己的情绪,愤怒、同情,抑或是无奈。但所幸看见的是事实,看见的是事实背后真真切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