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局外人》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1-10 23:38:42 读后感

《局外人》_精选读后感600字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在《西西弗神话》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在玻璃隔墙后打电话,人们听不见他说话,但看见他的无意义的手势:于是人们就想,他为什么活着”。

这层玻璃便是默尔索的主观世界。尽管读者看到的都是默尔索主观感受的直接反馈,但他始终在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叙述他所看到的一切,于是“局外人”出现了。

默尔索远非是麻木不仁的反社会人格,也从不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相反,他对生活的城市和周遭的一切有着极为敏感的体察和共情,他不动声色的表象下是汹涌的热忱。这种深刻的激情,来自于他对充满惯性和规则的群体意志的质疑和反抗。他的特立独行,是他完全真实的内在的外化,他完全忠于自我,甚至拒绝必要的自我保护。

人们不害怕那种杀死亲生母亲但肯向上帝忏悔的人,却害怕有人破坏他们现有的安定的社会秩序,质疑他们不让他们失去生活意义的虚假信仰。

加缪曾说过:“对抗荒诞的方式无非是自杀。”只要渴望意义的人与毫无意义的世界同时存在,荒诞就不会消失。可是,默尔索并没有选择自杀。在《局外人》这本书里,这种对抗荒谬的思想已经存在,只是在反抗的行为上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在《西西弗神话》里,西西弗是积极、主动、坦诚地接受了自己,接受了自己的选择。

以活着本身反抗荒诞                                                以何种方式活着不重要                                            重要的是 他  活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