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1700字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1700字
《挪威的森林》一本写二十岁的书,在三十岁的我读来依然无懈可击。就像《海边的卡夫卡》一本写十五岁的书,在我读来也同样unstoppable… 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开窍的太晚,村上这本书我曾经无数次地翻起过,印象里好像都没有撑过林少华开篇那啰哩吧嗦又充满自恋式剧透分析的序。后来(也就是现在)在经历过一些生活坎坷体验,心智渐渐成熟之后,再读起《挪威的森林》,发现自己已然成了书中人。多吐槽一下林的序,比起林的翻译他的序简直一无可取,后来读春上多了,开始懂得对林的序采取粗略翻一下或者直接跳过。只要是过了林的序,后边的内容读起来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地爱上,4D沉浸式爱上。
村上在开篇“献言”写到:献给许许多多的忌日。所以阴郁的基调一开始就定下来了,然后这个阴郁伴随了全书。村上的书能量太大,真的写阅读感受那是写不完的,所以再读的过程中洋洋洒洒记录了许多。但是读完若想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这件事万难。所以写这个书评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但合上书后强烈感觉些事情如鲠在喉,还是想一吐为快的,于是尝试着片面抽取部分写写看,不满意就删掉好了。
直子说:“希望你能记得我,记得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待过。”让我突然想起自己学生时代,大家互相写“同学录”,同学录中最常见的是“勿忘我”。那时候年轻,总是喜欢把自己摆在中心,并真的希望大家能记得自己。直子会说这句话,我感觉她是想确定对方心里有过她。但是再一次读到这句话,我想到的却是,只是记得有什么意义呢,不仅没意义还没意思,现在比起“勿忘我”更希望的是“忘记我”,有时人和人的相遇根本就是一场误会,只是不经意拂过脸颊和发梢的一阵风,风不会喟叹错过,于是我也不值得被记得。
此刻我又想到,被记得或是被忘记,也是由不得人的,是强求不来的。我们一生中所遇到的人们,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的。人是感性动物,我们都在思恋已然从自己世界失去的那个人。
渡边说:“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害怕过多的失望罢了。”如今我也十分认可这一句,也许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封闭,有些事我们真的搞不懂,虽然我已经在尽力而为了,但是可能永远都不会懂。会说出这句话的人,之前一定也曾向人袒露心扉,然而对方总是有所保留。这个过程中自己会不断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不断的复牌,然后发现的也都是自己失误和过错,于是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当小心翼翼尝试化解而过多解释之后,却发现自己内心的空洞又有所增加了。
再有一种情况,一开始双方关系进展顺利,然而突然某个不可控的事情就发生了,因为这个关系中的主动权永远没在自己一方,那种一直以来对美好幻想的瞬间幻灭,真的对人打击太大,叫人万念俱灰。所以之后的我们宁愿孤独着,不再轻易心动。
鲸鱼和鲨鱼本来是两种生物,但是因为生活在相同的环境,它们也有了相同的体型线条。而渡边身边的人们呢?因为有了渡边的存在,都成为了同一种的病人。唯独绿子,绿子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她那么的开朗和不羁。她爱着渡边而渡边不爱她,就像渡边爱着直子而直子也无法说服自己爱上渡边一样。在绿子几次上赶着式的对待渡边而渡边依然忽视她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莫大的悲哀。爱一个不那么爱自己的人是多么的卑微,绿子从小在家庭中也是缺爱的,所以说她是从磨难中走出来的原因。所以偶尔会自卑,而自卑的人在我想来也许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爱情中从来没有被满足过。其实他们要的很简单,只是在自己渴望被爱的时候能够得到自己爱的人一点点的反馈,就像绿子只是希望渡边能注意到自己精心为其改变的发型,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可是。嗳,爱而不得,众生皆苦。
“你喜欢我吗?”
“最最喜欢你!”
“有多喜欢?”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