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没有围墙的教室 读后感(3)篇

2019-03-29 12:05:36 读后感
没有围墙的教室
作者:弗朗西斯·卡库嘎瓦
本书是典型的美国教学类书籍,是教育家弗朗西斯·H.卡库嘎瓦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透过众多小的细节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本书中,弗朗西斯用爱和欢笑探索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特殊的终身纽带关系。例如课堂上一起读《夏洛的网》、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带着孩子一起过圣诞,给孩子用笔记本对话、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等等。
没有围墙的教室 读后感 第(1)篇

〔201811〕带着爱和笑容做老师

教育通常枯燥无味,引导学生顺着一条窄道,走到一个由教育体系设定的目的地,而非学习者自己的目的地。而教育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既可以是教人者,也可以是杀人者。

“我们有着反抗的目光,却只能压低声音歌唱。”但慢慢的,我们会服从它,遵循它,然后离不开它,以致最后我们成了围墙的一部分,甚至我们自身就是围墙,乌黑破旧,陈腐不堪,沾满平庸无奇的恶。

教育工作应该包含类似于破拆的部分,拆除师生沟通的围墙,心灵隔膜的围墙,也拆除孩子对知识恐惧的壁障,给孩子一个广阔无比的天空,让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教会孩子把全部的心灵都敞开,用露珠一样的年轻可爱的眼睛,朝向伟大真理。

《没有围墙的教室》,作者叫弗朗西斯·卡库嘎瓦,美国人,出生在夏威夷一个小山村,叫做卡普霍。山是火山,在夏威夷大岛,村是小村,只有四家杂货店,其中一家连电话都没,令人惊讶的是,小村里竟然有一间电影院和一个学校,那可是1955年以前。

弗朗西斯成为老师的原因非常有趣,不是因为孩提时代的梦想,也不是因为浪漫的诗集,而是她的打字老师每一个指甲都涂上了红色的指甲油。弗兰西斯喜欢指甲油,但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有伤风化,只有受人尊敬的老师可以涂红色指甲油,她瞬间就做出了职业选择,她要做一个教师。

看起来很随意的对吗?也许这才是自由,不用为自己的选择找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而且她在老师这个行当做得相当不错。

最初的时候,只为爱涂红指甲油的老师非常有趣,脸皮极薄,甚至因为自己拿学校工资一事,在孩子们面前羞于启齿。

慢慢地,弗朗西斯用她的爱和耐心、执着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比如安吉拉。安吉拉是典型的问题少年,母亲未婚先孕生下她,奶奶带着她在海沃市生活,不幸又被哥哥乔伊强暴,后又因误会被送到女生拘留所,又被叔叔带到了夏威夷,六年级只有一年级孩子的知识水平,然而佛朗西斯并未放弃,用极大的信任和耐心给予安吉拉关爱,帮助她成长。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这是难以想象的。

她发现孩子们面临的困难,并且从孩子可以理解的视角进行回答,而不是用那些普通的、干巴巴的、直截了当的回答。

弗朗西斯总是在想办法把学生联系起来,使她得以迅速地建立起一种角色,她扮演的是年长的朋友和指导员。

弗朗西斯认为,老师应该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并积累新的知识,只有老师不断的往自己资源的瓶子中加入新的东西,学校才能成为一座金矿。

在这本 《没有围墙的教室》里,昨晚西斯谈及了发现的魔力,儿童成长的烦恼,学生恍然大悟的黄金时刻。书中写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她提醒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你在学生身上就留下你的印记。

最好的老师根本不教书,相反,他们引导学生沿着灵魂的无数条道路行走,走到每个人觉得舒服的地方,直到他们都找到自己的方向。应该对孩子们进行启发,把光明照进所有科目的黑暗角落,让他们开阔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点燃孩子灵感之火。

我们有这样的学校吗?我们有毛坦厂中学,有衡水一中,省里有省级重点中学,市里有市级重点中学,看着纪录片里毛坦厂送考车队逶迤而去,不禁思索教育资源分配的是否均衡?应试教育………扯远了,在中国不教书的老师怎么可能是好老师?

弗朗西斯分享的教育技巧非常简单,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对学生的以诚相待、信守诺言的能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这是来自心灵的技巧,值得每个教育者学习。

没有围墙的教室 读后感 第(2)篇

合格的教育者

NO.93

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弗朗西斯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的几十年以来的教育经验,在我看来这些经验是当今教师行业里最缺乏的教育形式。可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责任之重大,并非是其他行业所能相比的。教师,不仅是教会孩子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学习的方式,更是帮助学生打开人生学习之路的大门。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好的解释是:教师教会学生生存下去的方法,帮助学生塑造性格,改变其人生轨迹。

1·持续学习。本书中在后半部分一直在阐述帮助学生“作诗”,给学生讲解俳句,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有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将学生吸引。作为教师,必将会是学生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候对象,对年幼的孩子而言,其求知欲与被满足感是最强烈的,如果在此时不能完美解答或者不给予解答,将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是一个“小百科”,必须有所精,又不乏有所知。作为人也是一样,尤其是为人父母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保持学习,才能将孩子的思维和教育从小抓起;

2.投其所好。纵观全书,作者最成功的地方便是与每一位学生都是朋友,给每一位学生他/她想要得到的东西,给他们一种“我对于老师而言是独一无二”的。我将其定义为“投其所好”,是因为作者总能抓住每位学生心里的想法,问题出在学生自身的,就采取开导和引导方式;问题出在父母身上的就通过拜访、沟通,共同制定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位出现的学生都是天使,无论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多恶劣,总能在作者的教育下走向正轨,并且走得很好;

3.发自真心地喜欢学生。我想这一点才是作者坚持教育的真正原因,虽然她在文章一开始便说当教师是因为可以涂红色指甲油。书中虽然没有大篇幅介绍她如何如何喜欢学生,但是通过她对每一个“问题学生”的接触以及其引导的方法可推测出,为了教育大家,她将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献给了学生,陪他们泡图书馆、写诗、看书,与他们在一起她觉得真的快乐;

4.相互影响和学习。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她从学生身上也学会了很多,他们教会她如何单纯地看待这个世界,如果换种角度思考。人与人相处,是相互影响的过程,与孩子相处,对洗涤心灵想必是有莫大的作用。

本书中大量地引用了“诗歌”,部分为作者所著,部分为孩子所著。不难看出,这本书可以作为育儿/小学生指导辅助书等阅读书,但是作为一个成人,尤其是未婚无子非教师行业的成人而言,略微显得简单、口水话了一些。同时,电子书中对排版尤其不讲究,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质量,导致整本书的结构看上去很乱,重点不突出(通篇都是与孩子相处的故事),在若干的篇章里穿插着一些教育感悟,但都不醒目。尤其是在写日记的那一章节,没有“引用”、“字体变换”的效果,全书看起来平平淡淡,很难吸引读者一口气通篇读完。

没有围墙的教室 读后感 第(3)篇

没有围墙的教室

本书是典型的美国教学类书籍,是教育家弗朗西斯·H.卡库嘎瓦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透过众多小的细节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本书中,弗朗西斯用爱和欢笑探索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特殊的终身纽带关系。例如课堂上一起读《夏洛的网》,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带着孩子一起过圣诞,与孩子用笔记本对话、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等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典型的美国教学类书籍,是教育家弗朗西斯·H.卡库嘎瓦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透过众多小的细节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本书中,弗朗西斯用爱和欢笑探索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特殊的终身纽带关系。例如课堂上一起读《夏洛的网》,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带着孩子一起过圣诞,与孩子用笔记本对话、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等等。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H.卡库嘎瓦,美国女教师,提倡爱心教育,在夏威夷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数十年。多篇文章入选美国初中、高中课本,共有十部作品获全球各类大奖。她因《活着的遗产:二十世纪夏威夷最杰出的女性》被人熟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