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_读后感_1900字
《摆渡人》_读后感1900字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如果真的存在那样一个摆渡人,那么,他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看《摆渡人》这部小说,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创造出了一个人物,而这个人物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作者借着迪伦的手,抛弃无意义,提出直达心底的拷问,从精神出发,找到活着的意义。
你是谁?你想要的是什么?你又将到哪里去?让我们从一个故事中找到答案。
壹/唯一的幸存者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有些人不到三十岁就死了,不过是到八十岁再入土。这句话不无道理,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一种生命的状态,而是生活的状态。
《摆渡人》开头的故事很平常,一个叫迪伦的单亲女孩,才 15 岁,她的世界就已经一片狼藉。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经常被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15岁的迪伦无比痛苦。
于是她决定坐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希望在父亲那里寻找到一些别的东西,她那时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的是什么,就这么出发了,然而路上却发生了意外。迪伦拼命地爬出火车残骸后惊恐地发现,在那一列装满人的火车上,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走出隧道,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原。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一个男孩的身影,最终迪伦跟着他离开了事故现场。
迪伦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到了一个陌生的荒原,只要再走多几天,就能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然而她慢慢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
“你不能回去了,迪伦。已经不见了。”
崔斯坦一直用很隐晦的话告诉她,自己早已命丧黄泉,非但不是什么幸存者,反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人以为自己还活着,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最后却一无所有,一无所获。
这一切皆源自于精神上的无意义,当一个人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如一艘飘荡的小船,没有目的,也没有终点。迪伦正是在生活的无意义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时候,存在与不存在就成为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辩证关系。
而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人有思想,思想可以衍生万物,比如摆渡人。
贰/每个人都有一个摆渡人
世间万物的出现,必然蕴含着某一种规则,如果真的有摆渡人的存在,那一定是因为需要。
迪伦从隧道里出来,遇上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虽然据书中描写,崔斯坦曾引导过成千上万的人经过荒原,去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但是,崔斯坦对于迪伦,迪伦对于崔斯坦,他们之间的唯一性是显而易见的。
迪伦的现实生活,与死后来到的荒原,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另一个是精神世界。
物质世界的迪伦,得不到满足,无父母的关爱,没有朋友的慰藉,还要遭受各种不愉快。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迪伦的肉体所经历的世界,都如贫瘠的土壤,找不到意义。于是她逃离了物质世界,坐火车“进入”了精神世界。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迪伦遇见的摆渡人崔斯坦,正是以迪伦的意愿衍生出来的。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摆渡人,他就存在于你的精神世界,那一片荒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在这个精神世界里,有恶魔,有安全屋,有山川河流,危险与希望并存。只是如何去走,仍然需要靠自己,只有在精神世界找到航行的方向,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到达彼岸。
叁/渡人才能渡己
崔斯坦原本就像一艘船,他只知道航行的方向,不会与坐船的人有任何的纠葛。所以一直以来,不管摆渡过多少个人,崔斯坦都没有丝毫改变。他就像工具一样,对于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套该如何执行的确切方案。但是,只要是生活就会有意外。
本来崔斯坦和迪伦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毫不相干,也不会互相伤害。当这两个独立的个体相遇,一起经历困难险阻,穿过荒原,到达终点。崔斯坦那颗冷漠的心不知不觉已被捂热,两个人化为一体,崔斯坦刀枪不入的身体便有了弱点,但也因此有了更强大的力量作为后盾。
故事的最后崔斯坦发觉自己也会受伤之后,突然说了一句“我变成了一个……人”,是的,这也意味着人生,只有渡人才能渡己。如果一直为了保护自己而特意的不去付出感情,虽然不会受伤,但与行尸走肉并无区别。有血有肉有情感,即使会受伤,也是一个有意义的生命。
如果说在一开始,迪伦能走到终点,是靠着崔斯坦的帮助,那么在最后,迪伦认清内心,一个人怀着无比的勇气从终点返回的时候,她就已经完成了生命最重要的一步蜕变。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在一个地方安逸地过下去吗?显然不是,生命的意义正是在于,抓住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摆渡人从最初摆渡灵魂,最后实际上让迪伦无处安放的内心有了栖息之地。那是比在物质世界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迪伦懂了,崔斯坦懂了,于是他们一起活了过来。
|作者,五煜,想把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写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