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万新到徐翔:那些在资本江湖中谢幕的大佬们(地铁大学) 读后感(3)篇

唐是一个枭雄,他可能把自己都给“骗”了,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他相信,自己不是坐在火山口上,而是坐在金矿上;他相信,自己以上市公司为轴展开的产业链整合必然会创造商业奇迹,并反过来证实德隆多年来以巨大成本集中持股的英明和远见;他相信,吕梁在中科创业所宣称要做而没有做或做不到的“虚数填实数”,他唐万新本人一定能做得到;他相信,自己能够把火山变成金矿,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为了赢得时间,委托理财集中持股绝不能垮掉。唐万新相貌虽不够轩昂,但态度诚恳,激情四溢,逻辑丝丝入扣,数据顺手拈来且异常准确,所描绘的愿景令人信服,往往效果十分彰显。唐万新本人在策划及执行如此大规模行动时所表现出的操控能力,每每令同行击节赞叹。由于布局隐秘,代持安排结构复杂,甚至可能不留文字,大量信息可能只存在于唐本人的大脑之中,德隆体系内除他一人无人知晓。一位在德隆崩溃后尝试整体收购德隆旗下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说,以这种方式收购、管理旗下21家金融机构,姑且不算上同样繁杂的德隆实业组合,已足以构成对一个人能力、智力和体力的巨大挑战。枭雄唐万新以其狂想家的情怀、少见的执行力和韧劲,以及外逃后复又回国自首的举动,获得诸多溢美之词。击鼓传花似的以钱养钱,和庞氏骗局、传销有什么区别,传销的产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本身的价值无关紧要,核心的是整个传销架构的搭建和资金链的金字塔效应。你想做事还是想发财?想发财,那就闷声发财;想做事,就要按规则做。
从唐万新到徐翔:那些在资本江湖中谢幕的大佬们(地铁大学) 读后感 第(2)篇当年的那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系的垮台、股改的争论、汽车业的洗牌、四大行的上市,现在早已成了过眼烟云,但那些内在逻辑一直深萦脑海。
过去财经的风格是分析深入透彻,观点独到严密。那会儿王元化还没过世,他常给财经写一些思想启蒙的文章,信札栏目常刊登一些特殊时期的各阶层往来书信,影射当今舆论御禁;林毅夫当时还没去世行,依旧在CCER做主任;而宋国青对中国宏观经济把握很准;至于后来的金融危机,谢国忠一直是乌鸦嘴(大概是他熟悉华尔街的缘故);汪丁丁则以经济学人之眼审剖中国社会。
财经杂志的事件报道则是深刻敢言,贵州的金元帝国内部持股被曝光后,当地的当期财经杂志被封购一空,以防民情哗变。德隆系的资金链分析直接导致后来证监会的介入,印象中多次股暴他们都走在了证监会前面。
06年以后,财经杂志的风格有点接近《Economist》,风格稍有软化,翻看时已经基本失去兴趣,难复当年情。后来才知道胡舒立离开财经,办了一个财新网,打开看看就是个新闻大杂烩,毫无深度毫无特色。
经天纬地谓之经才,现在无论是财经还是财新,都没有当年高山坠石那样的气势了。
从唐万新到徐翔:那些在资本江湖中谢幕的大佬们(地铁大学) 读后感 第(3)篇但凡所谓的成功人士,第一桶金都是很纯洁的吗?胜者王侯败者寇!自然规律。
生命本身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次博弈过程,因为谁也没有超人的预见力,不管我们遇上什么困难我们都是要平静的接受。 智者从不与天争,亦不与势抗,而是顺势而行。故韩非子说:“势者,胜众之资也。”
自古道:民不与官斗,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谁对谁错呐?后人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