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8-04-16 10:53:45 读后感
信
作者:东野圭吾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信》
        《信》不同于东叔的其他推理小说,我喜欢看推理小说,是享受那种跟着作者一步一步推理出来,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本不是推理小说,我也看得很起劲,因为一直在怀疑作为犯罪者亲属——直贵,在社会中真的会处处碰壁吗?没想到东叔下手这么狠,让直贵丢了工作,弃了梦想,失了爱情,就因为被贴了是抢劫杀人犯的弟弟这个标签,很是不能理解。通篇的氛围都很压抑,很心疼直贵,明明没有做错事却要忍受别人的歧视,也曾恨哥哥,为什么这么冲动,可是哥哥也是因为弟弟能顺利上大学才走了这条路,又恨不起来,就是这么矛盾。但是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哥哥就是不可原谅的。昂……本来就是感性的人,情绪容易受到感染,东叔的这类书总让我很是压抑啊,继上次这么压抑还是《白夜行》了,看完直接睡不着了。

       读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社会对于犯罪者的家属的包容度真的这么低吗?这个社会真的有这么冷漠和残忍吗?在宿舍的时候,和舍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她们列举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些犯罪者的家属的生活中确实受到了歧视,有些则感受到了人们的善意与平等的对待。在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社会中生存,这类人受到的歧视多多少少都会存在,这个存在并不合理,但是人性本就如此自私,无可避免,但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东叔为了写作目的而夸大了事实。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并没有这么残忍,我相信还是善良的人比较多。

      如果我的身边出现了这类人,我希望我能抱以最大的善意,不带有色眼镜。但是最好都不要有,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阿弥陀佛……

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不管是至幼至长,还是至长至老,我们都倾向寻求归属感、安全感。直贵渴望过什么都没发生的平淡生活,是有家可归,有人去爱,不受偏见和歧视的生活。现实是因为哥哥刚志是抢劫杀人犯,他成为音乐人的愿望落空,深爱的女人不得不离他远去,好不容易得到的销售正式工被调去做搬运工。人的归属感、安全感,对于直贵来说还要走很远很长的一段路,或者说仍是杳无音讯。

因为怕在这个人脉社会站不稳脚步,怕精神意志被连根拔起后,去过从未想过的生活。我们反反复复向外界要答案,渴求得到继续活下去的支撑点。我们不停质问、升高、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亟待解决社会生活带来的人际、自我的问题。

生活、人生……都是好大的问题,根本没有系统标准的解决方案、生活模式可供我们参考,有的只是来源于别人生活的分享和感受,连感同身受都不存在。

我们能怎么办?思维陷入混乱,逻辑变得模糊。可难题、问题一件件抛过来,不能躲掉啊!对于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问题,我想能做的是去接受。接受原生家庭带来的积极的、消极的,高级的、低级的……然后自我重塑,以自己为中心构建一张网,让自己和家庭与不同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努力与这世界相融,而不是期盼外界主动接受自己。

我们必须认识到:要自我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以及不再期待得到来自外界包括家庭的帮助和认可。

有时候不得不做出泯灭人之常情的决定,选择复杂的路。到时候,千万不要埋怨自己,因为这就是生活啊。

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果然泪水是陪我一起读完这本书的

以前的东野圭吾老师的书给我的都是一种烧脑,猜疑,未知。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多的是亲情之间的感动。从一开始就知道案子,从案子中抒发亲情,从亲情中揣摩人情世故,从人情世故中了解现实社会。

经历了磨难的直贵,坎坷的道路没有击溃他本是善良的心。想起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从孩子时期每个人的心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后面生活的困境,社会的歧视让一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任谁也不愿意看见自己舔舐脆弱的伤口。

直贵的心里变化和他的成长道路,东野圭吾老师写极了细腻。每次会觉得直贵黑化,又会出现一个善良的人来阻止他的堕落。求学道路的坎坷,乐队的抛弃,找工作的不顺,恋人之间的世俗隔阂,成就了一个坚强,善良,有责任心的直贵。

因为哥哥是杀人犯,直贵的生活处处遭受了歧视。这点我想换了任何一个不坚强的人,都会选择自杀。与其在这个社会痛苦的活着不如无忧无虑的死去。在世上,我们应该包容身边可能犯了错误的人。用宽容的心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歧视与谩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应该往前看,向前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