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不管是至幼至长,还是至长至老,我们都倾向寻求归属感、安全感。直贵渴望过什么都没发生的平淡生活,是有家可归,有人去爱,不受偏见和歧视的生活。现实是因为哥哥刚志是抢劫杀人犯,他成为音乐人的愿望落空,深爱的女人不得不离他远去,好不容易得到的销售正式工被调去做搬运工。人的归属感、安全感,对于直贵来说还要走很远很长的一段路,或者说仍是杳无音讯。
因为怕在这个人脉社会站不稳脚步,怕精神意志被连根拔起后,去过从未想过的生活。我们反反复复向外界要答案,渴求得到继续活下去的支撑点。我们不停质问、升高、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亟待解决社会生活带来的人际、自我的问题。
生活、人生……都是好大的问题,根本没有系统标准的解决方案、生活模式可供我们参考,有的只是来源于别人生活的分享和感受,连感同身受都不存在。
我们能怎么办?思维陷入混乱,逻辑变得模糊。可难题、问题一件件抛过来,不能躲掉啊!对于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问题,我想能做的是去接受。接受原生家庭带来的积极的、消极的,高级的、低级的……然后自我重塑,以自己为中心构建一张网,让自己和家庭与不同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努力与这世界相融,而不是期盼外界主动接受自己。
我们必须认识到:要自我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以及不再期待得到来自外界包括家庭的帮助和认可。
有时候不得不做出泯灭人之常情的决定,选择复杂的路。到时候,千万不要埋怨自己,因为这就是生活啊。
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果然泪水是陪我一起读完这本书的
以前的东野圭吾老师的书给我的都是一种烧脑,猜疑,未知。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多的是亲情之间的感动。从一开始就知道案子,从案子中抒发亲情,从亲情中揣摩人情世故,从人情世故中了解现实社会。
经历了磨难的直贵,坎坷的道路没有击溃他本是善良的心。想起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从孩子时期每个人的心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后面生活的困境,社会的歧视让一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任谁也不愿意看见自己舔舐脆弱的伤口。
直贵的心里变化和他的成长道路,东野圭吾老师写极了细腻。每次会觉得直贵黑化,又会出现一个善良的人来阻止他的堕落。求学道路的坎坷,乐队的抛弃,找工作的不顺,恋人之间的世俗隔阂,成就了一个坚强,善良,有责任心的直贵。
因为哥哥是杀人犯,直贵的生活处处遭受了歧视。这点我想换了任何一个不坚强的人,都会选择自杀。与其在这个社会痛苦的活着不如无忧无虑的死去。在世上,我们应该包容身边可能犯了错误的人。用宽容的心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而不是一味的歧视与谩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应该往前看,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