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读后感(3)篇

编剧入门级必读书籍之一:救猫咪三部曲之电影编剧宝典
这本书内容不多却是我划线最多的一本书籍,里面的知识点极为受用,让我摸到了电影编剧的门槛儿。那么,就来看看这本书讲了什么吧。
一、救猫咪的含义
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故事线:告诉我们电影主要内容的一句话描述。
- 有效的故事线必须满足四个要素:
- 1.意外。必须有某种程度的意外并且情绪上卷入到某个戏剧情境当中,就像发痒必须要抓挠一样。
- 2.强烈的心理影像。当你觉察到的时候,必须能够在你脑海里绽放灵感。整部影片必须隐约呈现出来,通常还需包括时间范围。
- 3.观众和成本。必须界定影片基调、目标观众、大致成本,让剧本购买者明白是否能够盈利。
- 4.有杀伤力的片名。优秀故事线的组合拳中必须有好的片名,以巧妙的方式体现故事内容。
二、似而不同
请相信我,所有成功的编剧都熟悉大量影片。
- 10个影片类型
①“鬼怪屋”型:屋子”必须是个有限的空间:海边小镇、太空船、有恐龙的迪斯尼乐园、一套房子诸如此类。必定会有些可耻之事——通常是贪婪(金钱或肉体),促使超自然鬼怪的诞生,比如复仇天使杀掉罪人并放过悔改之人。剩下就是“追踪和躲藏”。
你必须突破陈词滥调,必须做到“似而不同”。
②“金羊毛”型:“金羊毛”的转折点(milestone)即主角一路上遭遇的人物和冲突,这跟任何故事的纠葛都一样。由于结构上有点松散,看起来好像不太有联系,但却必须联系起来。
“金羊毛”影片的主题都是内心成长;实际上情节就是冲突事件如何影响主角。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真正往前推进的方法——拍好“金羊毛”电影的关键不在于走过的路程,而在于主角前进过程中的转变方式。你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使那些转折点跟主角紧密相关。
在《奥德赛》和《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及多年来众多成功的公路电影中都可找到“金羊毛”的影子:使故事成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角从那些事件中对自我的认识。
主角“上路”寻找某物,历尽艰辛最终发现别的东西——他自己。
③“如愿以偿”型:“如愿以偿”型的英文Out of the Bottle原意是“逃出瓶子”,这会让人浮现主人把妖怪召唤出瓶子来实现愿望的画面,但“如愿以偿”型的影片不一定非要有魔法。
“如愿以偿”型的规则如下:如果是个实现愿望的故事,主角必须是个受人愚弄的、无助的灰姑娘,我们会非常认同那些能给她带来些许快乐的人或事物。然而,虽然规则是这么讲的,人的本性也是这么要求的,但我们不愿看到任何人(包括被压迫的人物)长时间成功。最后,英雄必须了解到魔法不是万能的,就像观众一样——因为说到底我们很清楚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而要有一个教训,结尾中必须体现出优良的品行。如果是“如愿以偿”型中因果报应的故事,那么要有相反的结构。
④ “麻烦家伙”型(Dude with a Problem)——这个类型在风格、基调和情感实质方面,涵盖了《悍将奇兵》《虎胆龙威》、《泰坦尼克号》《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范畴。
“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置身于特殊环境中”。
我们都会把自己当做普通人,这样我们从一开始就会对该类型故事中的主角产生同情。
主角,跟我们一样普通的家伙;麻烦,这个普通家伙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解决麻烦。从这两个简单的元素中,可以衍生出无数组合搭配的情景。主角越普通,挑战就越艰难
⑤ “变迁仪式”型(Rites of Passage)——所有生活变迁的影片,都属这个类型。“变迁仪式”型是关于痛苦和折磨的故事,通常因“生活”这个外部力量而产生。
实际上,不论影片是喜剧还是正剧,鬼怪从处于困境的主角身旁鬼鬼祟祟地出没,故事就是主角慢慢察觉这个鬼怪到底是谁是什么。最终,这些故事中要有屈服,胜者通过屈服于比自身强大的力量来获得胜利。结局是回归人性,故事的教育意义通常是一样的:“这就是生活!”
⑥ “伙伴之情”型(Buddy Love)——这个类型范畴不仅包括《阿呆与阿瓜》这种搭档影片和《雨人》这种兄弟感情的影片,而且还包含所有的爱情影片。
优秀“伙伴电影”的诀窍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伪装的爱情故事。同样,所有的爱情故事也是伙伴电影,只是增加了潜在的性关系。
这些“催化剂伙伴电影”中,其中一人进入另一人的生活中,产生影响,然后离开,是“伙伴电影”动态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记住。
分开,争斗,再见,然后庆幸摆脱!实际上并不会真正分开。只是两个人都不能够接受离开对方就没法活的事实,他们必须放下自尊来获得胜利。
⑦“推理侦探”型(Whydunit)——谁关心谁,是这类影片的意义所在。
优秀的“推理侦探”型影片重要的不是主角的变化,而是观众发现了人性中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在“犯罪事件”发生及“案子”开始之前他们是意想不到的。
⑧“愚者成功”型(The Fool Triumphant)——最老的故事类型之一,如《阿甘正传》
愚者是最聪明的。
“愚者成功”型电影的要素很简单:失败者——表面上看起来很笨拙、很无能,以至于周围的人都不认为他能成功。通常“愚者”会有同伴,一个知情者,在旁看笑话,接着愚者开始行动,在一系列事件结尾的家伙最终会出丑,他们看清自己后,觉得自己的可耻行为近乎白痴,之前的阻碍太傻了。
⑨“被制度化”型:讲述的是关于团体、组织和“家庭”的故事。这些故事比较特殊,因为既向组织表示了敬意,又暴露了丧失个性的问题。
⑩“超级英雄”型:赋予优势的同时给他们增加痛苦
三、主角是谁
影片必须是关于某个人的,必须有一两个人物可以让我们关注、认同并支持——能够承载电影主题的人。
这就跟表达思想时引用的事物一样。“主角”是我们进入的通道。不管是史诗电影还是泰德洗涤剂的商业宣传片,我们观众只关心、针对主角。“主角”是我们可以认同的人物——这个主角甚至可以不是人。
我们必须创造出能引起目标观众共鸣的观众替身,并且满足故事的需求和目标。一切始于故事线开端,以某人吸引住观众并让观众认同某事。
- 为使其真正能够引人入胜,我们给影片列表加点“完美”故事线必须包含的东西:
- 一个描述主角的形容词;
- 一个描述坏蛋的形容词;
- 一个我们人类能够认同的、扣人心弦的目标。
创造出这样的主角:
1 . 在那种情境下能够带来最大的冲突;
2 . 情感上能够走得最远;
3 . 能够让最多的观众喜爱
原始动力:因为最原始的驱动力会吸引我们的注意。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死亡恐惧,都会吸引我们。
最好的电影创意及主要角色中的最合适的人物都必须有基本的需要、需求、愿望。
服务于故事线
故事线是故事的DNA编码基因,是必须始终如一的东西。自始至终,要让主角不偏离轨道,从最初的想法到剧本完成,故事线都可以帮助你不犯错误。
故事线讲述的是主角的故事:他是什么人,要起来对抗什么人,有什么危险。简洁有效的一句话概要(故事线)可以告诉你所有的信息。
四、开始写剧本
结构是剧本写作和销售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好的结构是必须的。
剧本的骨架比故事情节中其它任何元素都管用,剧本骨架将会是作品基本属于你的一个明证。
写作技巧、耐心工作、电影叙事的魔力,都要汇总到如何设计并实现结构上。这是你必须掌握的技巧。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意味着在电影的一些特定时刻会出现一些有着特定功能的特定事件。
第一幕:确立结构。(建立起人物关系、所处形势以及中心人物或多个人物面临的主要问题),作用是给电影打基础,它引起观众注意,相当于“引子”。
第二幕: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作斗争。是通过冲突和矛盾来表现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第三幕:强化故事中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点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戏剧化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功能是给电影提供一个有力的高潮,并且解决主人公第一幕遇到的问题。
1.开场画面(第1页)
2.主题呈现(第5页)
3.铺垫(第1—10页)
4.推动(催化剂)(第12页)
5.争执(辩论)(第12—25页)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
7.B故事(第30页)
8.游戏(第30—55页)
9.中点(第55页)
10.坏蛋逼近(第55—75页)
11.一无所有(第75页)
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
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
14.结局(第85—110页)
15.终场画面(第110页)
- 1.开场:影片故事的第一印象是——基调、情绪、影片的类型和题材——开场中发现的所有东西。 开场和终场应该互相对立,一加一减,表明了影片包含的情绪波动中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变化。 开场的作用很大,设定了影片的基调、情绪、风格,通常还介绍了主要人物,并向我们展现了主角的前史
- 2.主题呈现:在结构突出的剧本中,前5分钟里就会有人(通常不是主角)提出问题或作出陈述(通常针对主角),而这个问题或陈述就是影片的主题
- 3.铺垫: 铺垫部分是你能否抓住我眼球的成败,影片的前10分钟就非常有力地设定了主角、赏金、故事的目标。
- 4.推动(催化剂:通常以坏消息的方式出现,改变铺垫部分原先的世界。
- 5.争执:争执部分只是一场争执而已,这是主角最后一次机会说“这太疯狂了”,之后他就上路了。
-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应该进入第二幕,衔接幕时我们离开旧世界,从正题进入对立面——反题。
- 7.B故事:B故事始于第30页,多数电影中的B故事是爱情故事,同时B故事也是承载电影主题的故事,B故事给了我们喘口气的的机会,同时常常会有另一半人物。
- 8.娱乐游戏:是剧本中提供“大前提约定”的部分,这是电影海报中的核心本质部分。
- 9.中点:电影剧本可以分为两半,第55页的中点是两半之间的界限。要么是主角表面上达到最高的顶峰(伪胜利),要么是主角周边世界塌陷的低谷(伪失败)。中点后赏金提高。中点是娱乐游戏结束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开始又回到了故事!是个伪胜利,与第75页的“一无所有”(伪失败)相对,这两个点是个组合。
- 10.坏蛋逼近:这是坏蛋决定重新整编并带上重武器的时机,这是内部分歧、质疑、妒忌开始瓦解主角队伍的时机。这里是“顽固”这种技巧派上用场的地方。
- 11.一无所有:这也是很多具有“伪失败”剧本中的重点,因为虽然看起来一切都是黑暗的,但只是暂时的。表面上看起来,主角必须像是彻底失败。许多剧本在这个时机杀死某人,可能是精神导师面临死亡的地方,很可能也是主角发现“他们自身始终具有的潜力”的地方。这是旧世界、旧人物、老旧思维方式消亡的时候,也为主题裂变——反题变为合题扫清了道路。
- 12.灵魂的黑夜:黎明前的黑暗,可能持续5秒钟,也可能持续5分钟。
- 13.:第三幕衔接点:B故事(爱情故事)中发现的人物,以及坏蛋逼近时主角试图打败坏蛋并在A故事中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把努力,解决方案出台。外部故事(A故事)和内部故事(B故事)中主角现在都已占据优势。AB故事的经典融合方式是主角从“女孩”那里得到启发,使他意识到打败坏蛋和获取芳心的关键。合题在望。
- 14.结尾:结尾部分是第三幕,人物形象定型的地方,旧世界被颠覆新世界被创建。结局要逐渐由低到高地处理掉所有坏蛋,主要的问题之源(人或物)必须完全处理掉,必须以让人情绪上得意满足的方式完成。
- 15.终场画面:你要表明确实发生过变化,如果你没有那样的结尾画面,或者把握不了结尾画面的效果,回头检查,第二幕少了点东西。
五、创造完美的野兽
案板也许是编剧所需最重要的设备——类似于纸、笔及笔记本电脑。
案板是一种开写前“看见”影片的方法。案板是简易地检验不同场景、情节曲线、创意、台词及故事节奏的方法,也是判定剧本有意思还是很平庸的方法。
案板是你把电影故事视觉化的方法,也是可以帮你创造完美野兽的一件工具。
六、剧本写作的金科玉律
1.救猫咪:当我们见到主角时他必须做点事情让我们喜欢他并希望他胜出。要在一开始就要让观众与主角的困境同步
2.泳池里的教皇:给观众一些看点,让观众能够比较愉快地接受必知信息,你可以自己发掘新的方法来隐藏背景故事。
3.不要有双重神秘力量:由于某种原因,观众在每部影片中只能接受一种魔力,双重神秘力量会搅乱观众的思维体系,甚至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4.铺垫:铺垫不要太多太长,不能超过25页。
5.黑人兽医,糖太多了:简单反而更好。一个时间,一个创意。你不能吸收太多信息或堆积创意使故事变得更好。
6.小心那块冰川:危险必须是眼前的危险。赏金必须是我们关心之人的赏金。如果危险逼近的太慢,会使得原来险恶的恐怖事件很不恐怖
7.曲线公约: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在故事进行中都要有所转变。只有坏蛋才不会发生转变。但主角及其朋友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
8.别让媒体介入:在引入媒体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除非影片是讲媒体,或影片中有世界性的问题,使得故事中药跟踪世界各地的人物,并且不得不让他们相互了解。否则会让观众从故事中跳出来(出戏)。
七、影片出了什么问题
1.主角引领动作了吗?在游戏的每个阶段他是不是积极的?是不是因某个愿望或目标激发起来的?
2.人物“说情节”了吗?我是在透过人物长篇大论呢,还是通过剧本中的动作来展示?
3.坏蛋足够坏了吗?他有没有为主角带来合适的挑战?他们都适合这部影片吗?
4.中点之后情节有没有提速?强度有没有增加?在第三幕结尾时主角和坏蛋是不是有更多的东西揭示出来?
5.剧本情绪是否单调?是纯正剧吗?还是纯喜剧?纯悲剧、全都是挫折?是否感觉缺乏所需的情绪中断?
6.台词乏味吗?在经过“烂台词检测”后每个人的说话方式还一样吗?我是否能够只通过人物的说话方式来辨别人物?
7.次要人物之间有没有区别,能否通过外表轻松地记住他们的区别?每个次要人物的言谈举止、外貌是否都独一无二?
8.主角旅程的起点是否尽可能往后退了?故事中是否看到主角情感成长的整个历程了?
9.原始吗?人物本质上是由原始愿望——被爱、生存、保护家庭、复仇等激发的吗?
以上便是读书笔记
第一部结束,向第二部进发!
电影/编剧入门/剧情套路
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近乎都是高度概念化的。本书提供了一些商业电影人物及情节设计上的简单法则,不仅是实用的编剧技巧,对于一般的电影爱好者而言,阅读此书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电影的叙事结构,了解卖座影片成功的关键等等。
-------------
1. 构思 故事线:
- 意外、强烈的心理影像、考虑观众和成本、有杀伤力的片名
2. 分析 影片类型,做到与同类影片似而不同
3. 确定 主角属性:服务于故事
- 考虑冲突性、情感历程、观众的共鸣与认同
4. 布置 影片结构:节拍表
5. 确立 场景段落:
- 大约40场景,大致平均分布于4段落 - 第一幕、第二幕上、下 、第三幕。第二幕以 伪胜利/失败的 中点为界。
- 每一场景要有人物的情绪变化,并能体现冲突 状态。
6. 修改并完善 - 剧本写作金科玉律
- 拯救猫咪- 即认同主角的桥段,善意行为、遭遇不幸、特有趣/奇怪
- 曲线公约-影片中每个人物都要有所转变,坏蛋除外。
- 泳池里的教皇演讲-介绍背景信息时,穿插滑稽/引人入胜的场面,避免枯燥
- 黑人老兵兽医 - 不要加太多的设定、信息或创意。
- 小心那块冰川 - 危险即眼前紧急的 危险,不可发展过慢或 过弱
- 把握节点,铺垫不可过长。
- 避免双重神秘力量-漫画除外
- 媒体介入要慎重,除非是关于媒体或世界性报道的影片
剧本容易出的问题
- 主角被动-动机不明、目标含糊、驱动力缺失。主角必须积极主动。
- 坏蛋不够坏- 坏蛋必须尽可能坏。坏蛋能力比主角强点。
- 说情节-要通过行为而不是台词来了解人物。不可说情节。
- 情节直线发展 - 情节要复杂、曲折的加速发展,揭示人物或动作意义
- 剧情一往直前-让所有人适时回到起点,这样变化才够大才够好看。
- 角色单一化-给角色加上特点,让她能够被记住-眼罩或瘸子。
- 沉闷的 千篇一律的台词 -对话符合人物特点
- 单调的情绪-跌宕起伏的情绪反应
- 忽视行为驱动力- 主角目标根源必须基于原始需求,生存、饥饿、性、保护爱人、死亡恐惧。
10种影片类型
鬼怪/麻烦家伙/英雄/愚者/伙伴/组织 //变迁仪式//公路 //如愿以偿/推理侦探
鬼怪屋-《大白鲨》《异形》《侏罗纪公园》
- 恶行(产生鬼怪)、有限的空间、追杀和躲藏
麻烦家伙-《虎胆龙威》《辛德勒名单》
- 普通人置身于特殊环境里/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
- 元素:主角-普通人
- 麻烦:尽可能复杂艰难
- 看点:引起同情心的人物解决麻烦的挑战
超级英雄-《角斗士》《美丽的心灵》
- 超人身处凡人世界/受到平庸世界的挑战
- 超人有优势,也有痛苦-嫉妒/诋毁/困境。回报社会时不计个人享受。引发观众同情 与 尊敬。
愚者成功-《阿甘正传》《莫扎特传》
- 原则:让受压迫的愚者与强大的坏蛋(权势集团)对抗。看所谓的白痴实现成功人士才能达到的目标,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希望,并嘲笑日常生活中谨慎遵守的体制。
- 元素:1. 失败者-表面上笨拙无能,周围人都不认为它能成功(情节铺垫中反复强调这点) 2. 供失败者进攻的知名人士/看笑话的知情人,最终会出丑
伙伴之情-《末路狂花》《雨人》《外星人ET》
- 关于友情/爱情/成长
- 伙伴电影中的动态关系很重要。开始相互嫌弃,但随共同经历托出事实:谁也离不开谁;进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即一无所有的时刻:分开、庆幸摆脱。结局放下自尊实现和解。
- 催化剂伙伴型:一人进入另一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然后离开。
被制度化-《飞跃疯人院》《美国丽人》《教父》
- 讲述团体、组织或家庭的故事。向组织表达敬意,又暴露了丧失个性问题。引发关于 为多数人牺牲少数人利弊的 思考。
- 元素:1. 揭示群体目标的 关键人物 2. 群体前进中赞成与反对两方冲突的故事。
- 通常外来者视角描述,他(新手,即观众代表)由经验丰富的人待入组织,起解说作用。展示组织疯狂,引发思考
变迁仪式-《28天》《当男人爱上女人》
- 主角对于无法控制或理解的自然力量不情愿的接受,最终能力提升获得胜利,笑到最后。
- 关于痛苦和折磨的故事,常因生活这个外部力量产生。
- 特殊时间点:青春期、中年危机、老龄时代、分手、丧亲等。
- 故事中要有屈服,胜者通过屈服于比自身强大的力量来获得胜利。
- 结局回归人性这就是生活!
金羊毛 公路片-《绿野仙踪》《星球大战》《雨人》强盗片
- 主角上路寻找某物,历尽艰辛发现别的东西-他自己。
- 转折点:路上遭遇的任务和冲突
- 主题:内心成长
- 情节:冲突事件如何影响主角
- 使故事成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角从那些事件中对自我的认识。
如愿以偿-《冒牌天神》《变相怪杰》《大话王》
- 我想拥有…要是…该多好…
- 实现愿望的故事,主角是受人愚弄、无助的灰姑娘,了解到魔法不是万能的,要有一个教训,结尾须体现出优良的品行。
- 因果报应/诅咒型愿望,开始有救猫咪场景,身后要有个机警的男孩或女孩,有可以补救的事。主角从魔法中获得了好处,最后胜利了。
推理侦探-《唐人街》《公民凯恩》
- 重点非主角的变化,非凶手是谁,而是探寻人性的黑暗。邪恶深藏于心中,引发思考。
- 1、开场画面(1)
- 2、主题呈现(前5)
- 3、铺垫(1-10)
- 4、推动(催化剂)(12)
- 5、争执(辩论)(12-25)
- 6、第二幕衔接点(25)
- 7、B故事30
- 8、娱乐游戏(30-55)
- 9、中点(55)- 伪胜利/失败
- 10、坏蛋逼近(55-75)
- 11、一无所有(75)
- 12、灵魂的黑夜(75-85)-迷茫期
- 13、第三幕衔接点(85)-找到解决办法
- 14、结局(85-110)
- 15、终场画面(85-110)
好莱坞编剧宝典
这本书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剧本的基础法则,对于国内的编剧非常适用。
借鉴好莱坞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套路,但是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个手段。
因为一个好剧本真正重要的是,最终能够触动观众的心。而创作者有义务,交付自己的真心于剧本。
什么是“救猫咪”?
“救猫咪”是形容任何一部成功的主流电影,都会有一个让观众迅速对主人公产生好感、支持他的行为并希望他获得胜利的桥段。
就像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爬上树救猫咪,你会对这个人产生好感并希望他营救猫咪成功。
这种认同感是让观众喜欢某部电影的重要因素。
优秀故事线四要素
故事线,可以称为“鱼钩”。
因为故事线起到了“鱼钩”的作用:它勾起了你的兴趣。
在得出杀伤力的片名和故事线之前,不要急着开始写剧本。
- 意外。必须有某种程度的意外并且情绪上卷入到某个戏剧情境当中,就像发痒必须要抓挠一样。
- 强烈的心理影像。当你觉察到的时候,必须能够在你脑海里绽放灵感。整部影片必须隐约呈现出来,通常还需包括时间范围。
- 观众和成本。必须界定影片基调、目标观众、大致成本,让剧本购买者明白是否能够盈利。
- 有杀伤力的片名。优秀故事线的组合拳中必须有好的片名,以巧妙的方式体现故事内容。
10种影片类型
- “鬼怪屋”型——《大白鲨》《异形》《侏罗纪公园》
有限的空间、可耻之事、追杀和躲藏
- “金羊毛”型——《绿野仙踪》《星球大战》《哈拉上路》《雨人》强盗片
主角上路寻找某物,历尽艰辛发现别的东西——他自己。一路上遭遇的任务和冲突。
主题是内心成长,情节就是冲突事件如何影响主角。转折点与主角紧密相关。
使故事成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角从那些事件中对自我的认识。
- “如愿以偿”型——《小鬼符文》《疯狂星期五》《冒牌天神》《变相怪杰》《大话王》
“我想拥有!”“要是……该多好……”
实现愿望的故事,主角是受人愚弄、无助的灰姑娘,了解到魔法不是万能的,要有一个教训,结尾必须体现出优良的品行。
因果报应、诅咒型愿望,一开始有救猫咪场景,背后要有个翻译机警的男孩或女孩,又可以补救的事物。主角他们从魔法中获得了好处,最后胜利了。
- “麻烦家伙”型——《虎胆龙威》《辛德勒名单》
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置身于特殊环境里。普通的一天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
元主角,普通人;麻烦,实处浑身解数解决麻烦。坏点越坏,主角显得越伟大。
- “变迁仪式”型——《28天》《当男人爱上女人》
主角对于无法控制或理解的自然力量不情愿的接受,最终主角能力提升获得胜利,笑到最后。
关于痛苦和折磨的故事,通常因“生活”这个外部力量产生。故事中要有屈服,胜者通过屈服于比自身强大的力量来获得胜利。结局是回归人性“这就是生活!”
青春期、中年危机、老龄时代、烂漫分手、心爱之人死亡等。
- “伙伴之情”型——《末路狂花》《雨人》《外星人ET》友情、爱情,伙伴电影中的动态关系很重要。
一开始伙伴之间是相互延误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经历托出一个事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个整体中不完整的一半。发现这个事实后引发了更大的冲突。
一无所有的时刻:分开、斗争、再见、庆幸摆脱,最后实现和解。
- 催化剂伙伴型:其中一人进入另一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然后离开。“男孩和他的狗狗”
- “推理侦探”型——《唐人街》《公民凯恩》
优秀的“侦探推理”,重要的不是主角的编号,而是观众发现了人性中的某些东西,“为什么干?”
优秀的侦探片,让人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这么邪恶吗?”
- “愚者成功”型——《阿甘正传》》《莫扎特传》
让受压迫的愚者与强大的坏蛋(权势集团)对抗。
看着所谓的“白痴”实现成功人士才能达到的目标,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希望,并嘲笑日常生活中谨慎遵守的体制。
一个供失败者进攻的知名人士,通常会有同伴,一个“知情者”,在旁边看笑话,不想想愚者能够飞出他的掌心,最终这些人会出丑。
- “被制度化”型——《飞跃疯人院》《美国丽人》《教父》
向组织表示了敬意,又暴露了丧失个性的问题。当我们由于同样的原因结合在一起,我们揭示了为了多数人牺牲少数人的利弊。
关于群体前进中赞成与反对两方冲突的故事。
通常外来者视角描述,展示“疯狂”的途径,最后这些故事都面临一个问题:我和他们相比,谁更疯狂?
- “超级英雄”型——《角斗士》《美丽的心灵》
超人发现自己身处凡人世界。凡人英雄受到周围平庸世界的挑战。
观众会同情身处被误解困境的超人。
节拍表
按照节拍表,布置影片结构。
1、开场画面(1)
2、主题呈现(前5)
3、铺垫(1-10)
4、推动(催化剂)(12)
5、争执(辩论)(12-25)
6、第二幕衔接点(25)
7、B故事30
8、娱乐游戏(30-55)
9、中点(55)
10、坏蛋逼近(55-75)
11、一无所有(75)
12、灵魂的黑夜(75-85)
13、第三幕衔接点(85)
14、结局(85-110)
15、终场画面(8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