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全四册)读后感300字(3)篇

如果杜拉拉也是你的职业目标
- 出身名门闺秀,姿色上乘,基本素质佳
- 英文流利,沟通能力强
- 熟知商业规则,反应快
- 执行力一级水平,能干,有责任心
- “工作狂”,热爱工作,性格执拗
- 简单
为何杜拉拉能够成为如此强女人呢?
- 执行力,第一要义。行动速度快,不让老板费心思,能够为老板解决问题。
- 基础实力强,随时战斗状态。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拉拉,出现在革命的第一线。
早日实现退休理想——你需要眼光和资格
怎么才能谋个好职位呢?首先,得搞明白什么样的职位算是个好职位;然后,你得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格去谋取那个职位。
一、关于什么样的职位算好职位。
1.你得找一家好公司。
什么是好公司?
1)产品附加值高,生意好,并且从其业务线看,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前景;
2)有专业的、聪明能干的、经验丰富的并且为人现实的管理层在把控着公司,而且有保证一贯这样用人的制度的公司;
3)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对预算、费用和利润等与投入产出有关的内容,敏感并且具有强控制力的公司;
4)崇尚客户导向、市场导向、结果导向、执行力的公司;
5)有专业、严谨、全面的流程和制度,并且其执行有利于推动业务的良性发展,具有控制性和实操性兼备的特点。
——总结起来,就是一家具备持续赢利能力的牛逼的公司。
2.你得找一个好的方向。
什么是好的方向?永远不要远离核心业务线。你得看明白,在企业中,哪个环节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有时候是销售环节,有时候是市场策划环节,有时候是研发环节,有时候是生产环节,视乎你所在的行业而不同。
最重要的环节,总是最贵的,最牛的,最得到重视的,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部门。它拥有最多的资源和最大的权威——你应该依附在这样的核心业务线上发展,至少能避免被边缘化,而成为关键人才的可能性则更大了。
3.你得跟一个好老板。
好老板的标准很多,比如他愿意教你,对你很和蔼,不限制你,给你加工资大方等等。
但是,要想有个好前程,关键的是,你要设法跟上一个在公司处于强势地位的老板。他强,你才能跟着上。跟了一个弱势的老板,你的前程就很容易被跟着给耽搁了。
二、关于具备谋取好职位的资格。
要具备怎么样的资格呢?一般情况下,你得是用人部门眼里的优秀者。
怎么样才算优秀呢?
1.对上级。
1)你要知道与他建立一致性,他觉得重要的事情,你就觉得重要,他认为紧急的事情,你也认为紧急,你得和他劲往一处使——通常情况下,你的表现和能力好还是不好,主要是你的直接主管说了算的;
2)你得具备从上级那里获得支持和资源的能力——别你干得半死,你的老板还对你爱搭不理的,那你就不具备本条的能力。
2.对下级。
1)要能明确有效地设置正确的工作目标,使其符合SMART原则;
2)要能有效地管理团队内部冲突;
3)要能公平合理地控制分配团队资源;
4)要有愿望和能力发展指导下属,并恰当授权;
5)恰当地赞扬、鼓励、认可团队成员;
6)尊重不同想法,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建立信任的氛围。
3.对内、外部客户。
1)愿意提供协助和增值服务(不然要你干吗);
2)善意聆听并了解需求(搞明白人家需要的到底是啥);
3)可靠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及时跟进(千万注意及时);
4)了解组织架构并具影响力。及早地建立并维护关键的关系,使这样的关系有利于你达成业绩(专业而明智的选择)。
比如你想取得一个内部职位,你得搞明白了,谁是关键的做决定的人物,别傻乎乎不小心给这个人留下坏印象。
比如你要去客户那里拿订单,你找了一个关键的人物A,可是你也别忽略做购买决定环节上的另一个人物B。没准B和A是死敌,本来B会同意给你下订单的,就因为A同意给你单子,B就是不同意给你单子。4.对本岗任务1)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别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是自己的活,知道什么该报告,什么要自己独立做决定;
2)结果导向——设立高目标,信守承诺,承担责任,注重质量、速度和期限,争取主动,无须督促;
3)清晰地制定业务计划并有效实施;
4)学习能力——愿意学,坚持学,及时了解行业趋势、竞争状况和技术更新,并学以致用;
5)承受压力的能力——严峻的工作条件下,能坚韧不拔,想办法获取资源、支持和信息,努力以实现甚至超越目标;
6)适应的能力——如适应多项要求并存、优先级变换以及情况不明等工作条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风格来适应不同个人及团队的需要(工作重心会变化,老板会换人,客人也会变,别和他们说我过去如何如何,多去了解对方的风格)。当天闲聊结束,我和那个可爱的朋友约定今后彼此多亲近,我们达成了共识:早日实现退休理想——需要眼光和资格。分手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共勉。
解读《杜拉拉升职记》中的爱情(《杜拉拉升职记》书评)——唐伯虎点蚊香于2009年11月17日【多年以前写下的书评,现在看来,无限感慨】江城的秋天,总会变得很快。在不期而至的大雪里,北风呼啸着刮过脸颊,让人禁不住瑟瑟的发起抖来。窗外,小小的麻雀叽叽喳喳的艰难的寻觅着食物,我坐在相对温暖的图书馆二楼的小自习室里面,撑起干涩而疲惫的双眼,将《杜拉拉升职记》从头读到尾。我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当当网的终身五星级图书,而最中促使我购买此书的直接动机,是因为某公司在我们学校的一次招聘。当时公司的一个经理直接问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作为一个超级阅读爱好者,我当时感觉自己是非常失败的,我的阅读要求就是尽量将市场上的畅销书看个差不多(虽然不可能实现,但至少是一个美好的目标)。而今天,我终于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手捧着充满墨香的这本书,一口气将她看完了。我一直以为,看完一本小说,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或者即将成为书中主人公那样的人物,你就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你想要的。但是,对于还是一个未出校门、哪怕即将走向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本书能够给人的切身感受是非常有限的,而它能够给我的,更多的则是对前途和爱情的思考。杜拉拉,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女子,用自己的勤奋和聪明,跻身成为了全球500强的跨国企业的人事行政经理,年薪23万,典型的中产阶级。这样的人生经历,与其说能够给我一个人生奋斗的榜样,倒不如说给了我一些职场的谨小慎微的潜规则。杜拉拉,到了30而立之年,方才在爱情上有了一点点眉目——跟公司年薪百万的专管销售的大客户部总监王伟好上了。书中对于两个人的爱情,描写得并不算很精彩,但是,它们的爱情却留给了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正如大多数小资一样,拉拉过着比较优质的物质生活,但往往这种物质生活总是以牺牲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作为代价的。拉拉原来在大学校园里面有一个读研究生的男友,但最后男友出国后就不愿回来,最后两人协议分手,各奔前程。也许这就是现实,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早已经没有了“天长地久”的概念,游走在灯红酒绿中的红男绿女,享受着自己标榜的至高无上的“爱情自由”。我想这也正是拉拉的研究生男友用来结束这段感情的经典表白吧。进入DB公司后的拉拉,再也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感情生活,从此一心经营者自己的工作,为着自己的职业目标而不辞劳苦,甚至不惜采取小小的阴谋身段干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下属。也许真的是不打不相识吧,拉拉在最初见到王伟时,总是以争吵而结束,但就是这样一对冤家,最终却走到了一起(在《杜拉拉升职记》中还没有最终结果,在续本中应该有完美的结局)。这期间,它们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且不说公司的制度禁止内部员工恋爱,光是一个岱西就整的她们够呛。岱西之前跟王伟谈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但最后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分道扬镳。可是岱西是不死心的。于是在王伟跟拉拉热恋的时候,岱西终于引诱王伟跟她发生了关系,正是因为这次私会,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关于具体的冗长的故事细节,读者须看原著)。王伟跟岱西的这段恋情,总结起来给了我们两个铁的教训:1, 不要在公司里面跟同事谈恋爱,尤其是先后跟几个公司的女人恋爱。因为这跟双方的工作关系太密切了。而且遇到像岱西这样的报复心理极强的可怕的女人,不仅会给你的事业带来致命的干扰,甚至危害你的公司。王伟最后就是被这个岱西给整的呆不下去了,这还不说,岱西最终竟然给公司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和威胁,这样的女人真的是很可怕的。2, 对聪明的女人不可不防。王伟的助理伊萨贝西,平时斯斯文文、老老实实,可最终竟然和岱西串通起来,做些欺骗、盗窃公司资金、财务的勾当,还有王伟住所的家庭保姆“阿姨”,竟然也被岱西给收买了。拉拉和王伟的爱情历经考验,但是,真正的感情总是经得起时间和磨难的考验的。最后由于王伟的表弟——王都跟拉拉的一次偶遇,让王伟再次找到了拉拉。两人最终在北京相遇了,虽然最终没有交代是否“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这样的结局也算得上是比较完美了。对于拉拉和王伟来说,整个“岱西事件”,最终王伟的辞职和两人的重逢而告终。我们感叹“害人终害己”的同时,更多的对这份爱情的思考。爱情,也许是因为它太神圣、或许是因为对它的诠释太多,永远都没有人能够读懂它是什么东西。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明白,爱情是来之不易的,只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正如书中所说一样:“世事如此,当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和他亲昵,你责怪他,甚至有意冷落他,折磨他。他总跟你应和,或快乐或痛苦,哪怕他不理你了,也是一种与你有关的他的态度;当他消失了,你所有的亲昵和冷落,忽然就抖失去了着落,从此你的思念和后悔,他都无从知道了。”“往事如烟,但愿不要散在风里,拉拉惆怅的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也许永远都得不到回复的短信给王伟:不管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一起”,读到这一句,突然就想到了女友曾经给自己发的短信“不管你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永远支持你”,当时看到的只是一条很平常的信息,而现在,我渐渐的感觉到了它的真挚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在匆匆不肯停驻的岁月里,好好珍惜跟女友相处的每一天。也许未来的结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能够给彼此留下曾经最温馨的回忆。
杜拉拉升职记(全四册)读后感300字 第(3)篇跳跃似的看完了结局,我的第六感果然是正确的-最实用的职场工具在3《我战斗的这一年》。该怎么说这部职场小说呢,立意挺好,描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没有什么社会背景,独自一人广东打拼,从小企业的小小行政文员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人事行政经理到成功跳槽从事自己最不擅长的c&b经理,到放弃职场,找到全新的价值理想。不得不说,她和我有些许相似,却比我果敢,比我更坚韧,热情消失的也慢。不同的心境和年龄段读起来,应该感受完全不同吧,而我现在的经验,适合追究结果,所以在3对我收益颇多的时候,我重新把全册拿来了读。可同样的心态,让我在王伟即将面临职场陷害时,选择了躲避2,直接从1到了4。作为一个虽在职场摸爬滚打6年多,还会傻单纯的职业女性,我比拉拉显得稚嫩太多,但同样的,我们都不够狠,拉拉是对别人不够狠,我甚至对自己都没那么狠。也许要烂尾了,我现在的心境还真写不好什么点评。但终归一句,一本书,在适当的时候,给读到它的人适当的启发,它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从中,我的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