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3)篇

2019-02-06 08:55:50 读后感
北平无战事
作者:刘和平
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真正目的其实是要执行国民党“黄金运台”的惊天计划。此委任状一下,国民党内部清廉派和贪腐派斗争陷入白热化,特务、间谍、中统、军统齐聚北平,此时中共地下党、国民党反动势力及铁血救国会之间,一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民国大戏即将揭幕……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 第(1)篇

刘和平的书,角色从登场就不断缠斗,处处短兵相接,在刀光剑影中情节持续推进,无论从哪个章节开始读,都引人入胜。难得!

刘氏的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而对话颇多隐晦。如同令狐冲和任我行在湖底铁牢相斗,拆招激烈但是手中剑并不相碰,你虚点一下,我横挥一下,剑招使出一半,攻防已来往数次。旁观者功力不够的,这招还没看懂,那边又出了几招,头不晕才怪。相比《大明王朝1566》,这本书的矛盾更复杂,冲突更激烈,但是对话更含蓄,引经据典,一句话有好几层意思,非常耐读。这份写作功力并不多见,汉语的丰富意境,中国人的深厚心思,居然在阅读时感同身受,更难得!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 第(2)篇

全书中我最喜欢性格复杂、身份复杂的梁经纶。“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梁经纶放弃自己的爱情,悲壮又憧憬的投身赴国,只为迎来这样的一个新中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奈何,国民党内部腐败已无药可救。他面对徐铁英和曾可达同时笔录时的那段问答,悲愤、不屈,无视一切对身份的怀疑,痛陈共产党在救国救民的同时国民党内部却贪腐成风,他就像父亲责备儿子般怒其不争。好在,新中国还有共产党,如今这一繁华盛世已如他所愿。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 第(3)篇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但是也有与月亮无关的海浪。你知道海啸么?太多的东西压在浪头上,最后一定会是轰然倒塌,呼啸着经过沿途的一切,都被裹挟着粉碎。弄潮儿一两人,如何博浪。浪花上下翻涌,在水面盛开又破碎,不分你我。民为水也。

究竟是月亮更近还是长安更近?六便士存在于零钱袋之中,偶尔在我们脚下,但“月印万川”。六便士与长安是可以触摸的,月亮照在我们心头。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实际上,当你在月光下拾起六便士时,硬币上闪耀着的是月光,愿逐月华流照君。

而这世界上最壮丽的丰碑,不是画在纸上的,不是铸在铜上的,是被流水刻在石头上的,在月光下伫立。

谓之,兴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