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_读后感_1400字

2020-01-12 15:33:47 读后感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_读后感1400字

《心流》读书感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南斯拉夫心理学家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赖,心流的理论提出至今也有40年以上,也算不得新理论。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也似乎记得有人讲到过这个理论,但一直没去深入的查看资料和思考。偶然的机会,在微信读书少看到了这本书的一些评论,他人的这个评论深深引发我对这本书的兴趣。

总体而言,从它在微信读书上的读者评分和阅读量来说,7点几的评分外加5万多的阅读量算不得上城的作品。个人读完感觉,这个书是本中等程度作品,其最精彩部分当属前三章,主要体现于他的“心流”理论的阐述,这个部分写的还比较精彩,而后边7章,是具体的心流产生场景或者是各种生活模式下心流的出现方法,精彩程度或者阅读抓心力要稍微弱点。在这里,主要分享这么几点读书感悟。

一是这是一本倡导积极心理的通俗读物。作者本人,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物,他在积极心理学派的地位应属于开山鼻祖之类,而后的其他人视为集大成者,虽然名声不如后者显圣,但门派祖师爷的地位不容置疑。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期,产生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他是与主流心理学人性取向完全相反的流派,因为心理学的几大门派像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构造主义,人本主义,内容主义等都是基于人性本恶这个逻辑起点。只有从积极心理学开始,他急转枪口,把心理学人性导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大大发现人性中善的光芒并大力加以激扬。这是一个崭新的心理学取向,是对过往心理取向的巨大扬弃,对于心理学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心流就是这样一个流派的产物,它对幸福的追求成为了今后时期的一个研究热点,直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

二是这本书找到了一条体验幸福的通道。幸福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情感目标。但现实的世界是很多人活的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原因不在于苦难的生活本身而在于人对生活的认知体验。他的哲学立场应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强调的是人的主观世界的重要性,他交给我们不是如何改变世界而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认知。正如中国的“心学”一样,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特别是对于幸福感的获得,作者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修炼内心,追求精神负熵,专注于一件事,执着的做事情,让心外无物,不为具体目标而活,不在乎具体事情的结果,重视事情的过程,心流的出现就在于对事情的专注。等等一套理论,个人感觉,他的这个闭合理论体系还是具有很强操作性,我的感觉就是,幸福的获得要经历:基于自己的兴趣——有个大致方向——专注于它——持之以恒的追寻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心流,也就是幸福感。这个过程我说的很简单,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刻也就是意识失序的不幸时刻,这个时候你需要自我的调整降低意识失序的状态,最重要的就是不改变事情的方向坚持做下去。

三是这本书让我感觉幸福离我并不遥远。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幸福就像空气一样可感知而不可抓,能感觉他就在身边,但就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去抓取。但这本书,却会给人一种信心,它不是一套空洞的说教理论,而是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深刻的理论体系,切合的思想共鸣,他说的那套方法让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都能找到共鸣点,这个就是很难得。他告诉我们的就是,心流这种最优心理体验人人都可得,很多人都已经拥有。并且,这种体验人人时时事事处处都能体验,不限于人员时间地点等,真的是普天之下,都可获得。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