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方谋杀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手法不是很新颖,但是这种连环的感觉挺喜欢,蝴蝶效应,但是结尾写得经不起推敲。
让我想起,有次坐火车,一个乘客问我旁边有没有人坐。我摇摇头,“不知道。”
他便大大方方坐下来。
“哎呀,又可以坐坐了。”他倚在靠背上,舒服地伸了伸手脚。
“你怎么知道哪里没人坐?”
“一节一节车厢的找呗,问呗。有空位就坐坐,没有就当走走锻炼。”
“这样太麻烦了,干脆直接站在走廊里看两边有没有下车的。那时候直接上前岂不更有效。”一位站在走廊上的乘客颇为“自豪地”抢白。
他撇撇嘴,没有搭话。
到站了,有人喊他让座,他又起身往下节车厢走去。
为什么笨法子却反而能屡试不爽?
大概因为“聪明人”都挤在一起等着从捷径里找出路吧。其实,当线段被堵塞时,两点变成了之间曲线最短。
古往今来走曲线的也不少:达芬奇成百上千地画鸡蛋,堆出一个流芳百世的大画家;陈景润写完几麻袋的草稿纸,算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阶梯;爱迪生的几千种材料,试出了照亮万家的那盏灯泡;李时珍踏遍千山万水尝尽百草,终得一部鸿篇巨著《本草纲目》。
没有抄近道的聪明,不知道看两边万般风景的诱惑,只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蛮劲,这样看来,他们都是“笨孩子”,可试问,哪个“聪明人”能达到这些笨孩子的高度?
当直线人满为患时,不妨试试曲线。
五次方谋杀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这本书我是在搜索wcf的过程中看到的,看到名字挺有趣而且挺短的也就进来看看。
怎么说呢,剧情是挺不错的,漆黑馆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男主的每一次回到过去的举动都会引发另一个秘密,也会演变成一个更糟糕的结局。不过故事对服务员的能力过于夸大了,横向对比几次轮回服务员的能力就感觉有点怪怪的。如果他能注意到每一个人异样的地方,为什么对断掌狂魔的伪装熟视无睹。
回到过去的机器是真的没办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做错的事情,错过的人是真的错过了。最难受的情感应该是悔恨了吧,明知道一切都过去了,却一遍一遍地在心里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