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400字(3)篇

2019-07-21 08:22:08 读后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
作者:扬·马特尔
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获英国布克奖等6项国际大奖。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这是南太平样上,最艰难的生存考验。小说描写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神奇故事。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读者读过此书后必将引发深深的思考,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难得的是,这样一本蕴含悠远、包罗万象的书确是非常好读,叙述行云流水,文字不艰涩不花哨,语言朴实且有力量,好读且让人欲罢不能。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少年派奇幻漂流之历史原型

这是发生在十九世纪英国,一个真 实的人吃人事件。

当时,一艘英国游船玛格丽特号出 海,船上一共有四名船员,船长杜特 勒,水手史蒂芬和布瑞克,还有一名在 船上做侍者的帕克。

帕克十八岁,是个 孤儿,没有成家,这是他第一次出海。 这天,玛格丽特号游船行驶到南大 西洋,准备绕过好望角时,突然遇到了 暴风雨,狂风巨浪击破了游船,船舱进 水,正在慢慢下沉,四名船员只好逃到 了救生筏上。

没有水,没有食物,四人随波逐 流,在海上熬到了第十九天。

十八岁的 帕克因为饥渴难耐,偷偷喝了海水,病 得奄奄一息,蜷缩在一边。船长杜特勒 绝望之下,提议四人抽签,决定谁先 死,以救活其它人。

布瑞克反对抽签, 船长就用眼神示意布瑞克看着昏睡着的 帕克,并怂恿史蒂芬说:“没有其它的办 法了,只能用帕克救大家的性命”。

史蒂芬用小刀刺破了帕克的颈内静 脉,杀死了他。

后来的几天,这三名船 员吃喝着帕克的血和肉,直到第二十四 天,船长在获救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当 我们吃着我们的早餐时,一艘船出现 了……”。

这个早餐就是十八岁帕克的尸 体。他们被德国船救起,很快回到了英 国,接着遭到逮捕,以谋杀罪受到审 判。

如果你是这个案件的律师,在道德 层面,你怎样为双方辩护? 支持杀人的的理由,主要是说:在 生存环境的逼迫下,为了让大多数人活 下来,有人必需做出牺牲。况且,帕克 是一个孤儿,没有家庭和亲人需要赡 养。其它三名水手,都有家庭和亲人, 救活了这三人,也救活了三个家庭,与 三名水手有影响的亲人都得到了利益, 这不仅是一条生命对三条生命,而是一 对十,一对二十,甚至更多。牺牲帕 克,获得的总体利益,累积起来是最高 的!因而,杀死帕克是正确的。 这样的理由,也代表了当时英国媒 体舆论,代表了当时大众的主流民意, 他们同情船长和二名船员的杀人举动。

伦敦的报纸就说:“如果他们不是牵挂家 里的亲人,他们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在 这里,一个还是多个,“数量”影响了我 们的看法。 这种以结果评判行为是否道德的逻 辑,符合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边沁提 出的“功利主义”理论。边沁认为:一个 行为是否正确和公正,只看这个行为的 结果,是否带来了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 痛苦。用快乐的总和,减去痛苦的总 和,得到了“效用”,任何行为,只要能 把“效用”最大化,就是道德的。而社 会“效用”又是个人“效用”的累积,因 而,所谓公正、道德的社会行为,就是 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的利益。 反对杀人的声音,同样掷地有声: 谋杀就是谋杀!

杀人这种行为,永远都 是错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其他人 的生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人吃人,即 使增加了社会的“效用”,这行为本身在 道德上也是不足取的。每个人都有与生 俱来的生命权,这不是用来追求“效 用”的工具,没有人能够剥夺。如果杀人 行为被允许,身处社会的每个人都将惶 惶不安,就像这些船员,杀死了帕克, 他们还会再杀死下一个最弱的,如果不 被获救,只要“由头”还在,杀人不会停 止。

还有些人认为:如果杜特勒船长事 先征求了帕克的同意,再杀死他,在道 德上就能站住脚了。没有同意而杀人, 意味着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其它人的更 重要,把自己的需要看得比其它人的更 迫切,这种思想也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 策的根源,这不公平。

然而,只要经过 帕克同意,等于是帕克自己杀死了自 己,其它人只是按照他的意愿,帮助他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此,经过“同 意”而杀人,道德上就无可厚非了。

有人又进一步指出:如果经过一个 公平的程序,比如说抽签,来决定谁先 死,帕克不幸中的,那杀死帕克就顺理 成章了。抽签这样的程序,对谁都一视 同仁,没有偏向,没有歧视,也不存在 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协迫,是所有“同 意”方式中,最公平合理的一种,因而也 是最道德的“杀人”方式。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400字 第(2)篇

  • 在一个看似没有任何希望存活几率的地方,一个少年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坚韧向人们证明没有什么不可能!在别人看来无法用科学论解释实却真真切切发生的事!很有趣,很真实的故事,少年的勇敢与智慧对事物了解的很全面,很稳重,很高境界!#深夜读书#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400字 第(3)篇

那么你更愿意接受哪个故事呢?

现实啊现实,我甚至不愿意去分析究竟哪个故事更合理?

那么告诉我,既然在你们看来这两个故事没有什么事实上的不同,而你们又无法证实这个问题,你们更喜欢哪一个故事?哪一个故事更好,有动物的故事还是没有动物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大量的宗教哲理,使得我几次想弃书,我不喜欢评论宗教,宗教的存在定有她的道理,她是太多人的寄托,人类需要寄托,如同派需要这只孟加拉虎。

我存活了227天。我的磨难就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七个多月。

太平洋漂流的故事让我觉得不可置信,227天,派从文明回到了野蛮时代,他的存活是个奇迹。然而故事的结尾更让人毛骨悚然。是回忆回忆派的父亲让派体验老虎吃羊的情景吧,派化身为虎以此寄托,回到同类,老虎归林。是人性,还是兽性?我只愿相信,是求生欲让人回归到了野蛮的兽性。所以人类的兽性其实一直都存在的是吗,给你一个极端他便可能爆发!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