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_读后感_800字
《红与黑》_读后感800字
看完写点小心得[嘿哈]
看得是罗新璋先生的译本,自认为是要比这个好很多,这个译本就稍有逊色,但小说本身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①利用上帝视角窥探深刻展现人物内心不断变化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②意识流的手段看进去是感同身受,看不进去就是拖沓无趣。对十九世纪法国前三十年历史不熟悉,文化差异导致很多内容枯燥,但于连这一人物形象却很耐人寻味。③首先,于连最终的悲剧毫无疑问于社会大环境脱不了干系。其次,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出身低微却有极强的战斗欲望和战斗精神,灵与肉的冲突,与红 黑两派的政治纠缠,自身命运的不断变化,夹杂其中的三段与贵族妇女的恋情。最后狱中的反思,才让他回归内心的平静。不过,说真的,他爬梯子翻窗户偷情的方式真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闭着眼睛都能做啊。而透过于连的生存环境从维璃叶市到神学院再到拉穆尔府,司汤达无不批判着那个金钱至上、等级森严、阶级分化及权钱交易等的社会现象,真是敢于揭露啊。
get到几个知识点:
①“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②世纪儿/世纪性特征:是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甚至于找不到自己求发展的可由之路,当然更谈不上实现自己已经定型的理想与抱负,实现自己所认定的价值标准,而这种情况又只能发生在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却又有严重反复的历史时期与环境里。主要是一个精神特征的概念,精神性质的概念。
③拿破仑情结。内心里,精神中一种占对拿破仑的绝对优势的成分。
④意大利性格。感受得最深、发掘得最得力、描绘得最动情的一种精神特质。具体来说,就是激情至上主义,就是忠于自己的感情,在任何时候都把感情置于最高地位,为实现自己的感情而不惜摆脱一切束缚。
估计是大三上学期最后一本长篇小说了,接下来接踵而来的考试。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