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3)篇

向死而生 绮丽绽放n未知死,焉知生?很多人只有无限接近过一次死亡,方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好好活着,正如李开复一样。从前不曾了解过李开复,印象里他好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搞IT智能研究的,还出过书,仅此而已。这次经姐姐推荐开始看他写的这本《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对他的认识更立体了一些。关于他的经历,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众所周知,他很牛!所以我想从另一个视角去看他,无论多么牛、多么强大,他也是一个肉胎凡人,和我们一样。这本书从他被妻子催着去体检为开端,一直到被确诊为癌症,再到最后对抗癌症的全过程,以及过后他的一些人生顿悟。看得出来,他对生有着强烈的渴望,所以当他被确诊患上了滤泡性淋巴癌第四期的时候,他的反应亦与常人无异。他无比沮丧,深感不公,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病,他换了几家医院进行确诊,直到所有的结果都相同,他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便是漫长的治疗过程的开始,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了,原以为他会只相信现代医术、相信医生,却不想他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四处求医问药,中医、西医,甚至是求神拜佛和各种偏方,他全都信,看着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大师说他平时工作太忙,不够接地气,推荐了一款床垫给他,让他带回家去睡,他竟然真的买下来了,最奇葩的还是他不惜惊动了物业和保安,帮着他拉电线,因为若要接地气,需将那床垫上的一根线从他二十几楼的家中接入到楼下的土里,OMG,他竟然信了!由此可见,人失去理智的时候是多么的愚昧可怕!n好在他后来及时醒悟,听医生的话,通过正规方法进行治疗,便是痛苦的开始了。腹部一共26个肿瘤,也是够吓人的。每次化疗都痛的死去活来的,他也曾想不开,为什么自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是他女儿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想法,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把什么事都想成是一个果,也可能是一个因,借此因由,让他去得到一个更好的果。他于是开始反思,确实如此,他之前工作非常拼命,提倡高效,把自己当做机器一样,即使是晚上睡觉,也要把电脑开在旁边,因为他有一个原则:工作时回邮件不能超过15分钟,而下班后不能超过2小时,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睡眠要很浅,要不然根本就听不到接收到邮件的声音。他一向以此自傲,觉得没有人比自己更高效了,他生病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连运动都极少。后来病好了以后他回公司,有一个同事打趣他说,“你的高效就换来了腹中的26个肿瘤。”n除此之外,他之前说话做事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发一条微博要反复思量,发出来以后能有多少的关注率和点击量;工作中见一个人也要反复权衡,见了这个人是否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助益,如果没有一点助益的话,他是万不会见的;而在家庭中,他更是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子和女儿,每次出差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带礼物什么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得不说,他成就了自己,成功创办了创新工厂,影响了很多青年人,带他们走向了创业之路,但也因此,他搞垮了自己的身体,于是身体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给了他一次严厉的警告。然后,他开始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并不是要改变世界,让世界因他而不同,而是在好好爱自己的前提之下,去爱护好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工作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工作和生活需要进行平衡。这是我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明白的道理,没想到一个如此成功的人士,竟然是在自己重病之后才领悟到,可见,他之前是有多么专注在工作上,竟然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说,无论多牛的人,褪去光鲜的称谓,也都只是一个平凡人,在病痛面前,真的是人人平等,有时那些牛人甚至还会做一些连普通人都不会做的傻事,蛮有意思的。所以,也真的不必羡慕任何人,任何人都有任何人的苦恼,都有他们意想不到的痛苦和煎熬,我们只要努力的过好自己的生活,爱好自己,爱好当爱之人,不给这个社会添负担,就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回报了。谈什么改变世界,我们只能努力的改变自己,让自己每一天都比上一天进步一点,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当你做什么事不再为了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就真的得到了。再说向死而生,人总有一死的,关键是你将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是恐惧,还是坦然接受?我们每多活一天,就在离死亡进一点,难道每天都要为此而忧心忡忡吗?趁活着的时候,还是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爱自己爱上的人,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等到生命所剩不多时,才去变得勇敢,才去追寻,到那时,一切为时已晚了。而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自己努力过,不求结果如何,至少不会让自己后悔!n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个人,一个深藏在心许久的人,我很庆幸,我曾经勇敢,曾经为此付出过努力,虽然最终结果并未如期待那般,但至少我尝试过了,从此可以心无执念的继续走下去,迎接新的生活了!n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报,正如你若盛开,芳香自来。愿你轻装前行,绮丽绽放,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n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第(2)篇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我的微信签名写的向死而生,一次偶然在书店看到,然后微读上一搜竟然有,打算随便翻翻,谁叫我喜欢人物传记,有喜欢和长者交流。不是说吗?读一本书就有如和作者促膝长谈。却没想到,这又是一本找到共鸣的书,很庆幸自己在31岁,未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前阅读到它。对自己的人生观再一次产生认同的同时更在学着去拿捏。
如果你还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话,推荐看这本书。如果你已经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但偶尔还会犯迷糊,也推荐看这本书。它不是人生的蓝图,只是一个过来人的忠告。
带着感恩,内心充盈着爱意,继续前行!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第(3)篇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想。李开复这么有名,而我第一次听说他的时候,却是在他身患癌症,见星云大师的一段视频。那个时候我才注意与他相关的消息过去的和患病以后的。说真的,我很庆幸我读到的是一个对生活学会了感恩的李开复,书中他讲到对自己身体的忽视,过度透支,以及曾经的轻狂,要改变世界,还有就是对锻炼身体的不屑一顾,他都一一作了忏悔。我不知道他曾经有多出色,但是在我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诚恳,敢于解刨自己内心世界的,愿意以自己为例为他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的实实在在的李开复。很多地方,都让我潸然泪下。他的90多岁的母亲对他的爱,在他身后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的妻子,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好医生.....都给了他无尽的关怀,所以他战胜了癌症!感恩,是生活中的一剂良药。无论什么时候,只有感恩才能让我们更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