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凤梅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又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读书写字的好时候。熄灯了,也疲倦了,写字就不行了。
这是继《生命册》、《羊的门》、《城的灯》、《红蚂蚱绿蚂蚱》、《等等灵魂》之后读的李佩甫的又一本书。
又是全新的感觉。这次没有官场,没有商场也没有乡土。本以为这是一部描写一个戏子的小说,实际上也是这样,只不过这“戏子”要换成大师。这人物并不是虚构的。
提起越调,怎么可能不说申凤梅呢!作者也许就是她的戏迷、她的朋友,我没有考察。但不管怎样,一定是她的崇拜者。这不是小说吧,是人物传记。申凤梅真的太高大,而我完全相信这种高大的形象在现实中也存在。
小时候就替妹妹着想,把机会让给她学戏。当自己练习时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她没有好的环境,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塑造了她。让她吃苦、磨砺、通晓道理。偶然替了“一品红”而红,红的必然来自她的天赋加夹着转练步子、湿床铺背台词的刻苦。她的水平在“黑头”师哥丈夫的严厉管教下,和“老右”导演的紧密配合中一步步向上发展。再由京剧大师袁世海介绍至北京演出,一炮而红,又让关了门的京剧一代宗师马连良收为徒弟,她的名气和水平又不断上升上升……
文革唱新戏、保“老右”、赴南阳唱大戏进民户化缘……她唱戏时有架势、不唱时没架子。忍着失去丈夫的痛苦,忍着一身的疾病,她一直唱一直唱,并不是为了钱钱钱,而是单纯地为了戏戏戏。
最后一段是听着她的《李天宝吊孝》读完的,仿佛自己还是那个坐着矮凳上,和奶奶一起到邻居八奶奶家土坯房里看戏的孩子。
眼太疼了,不能打字了。
2018.04.23 戊戌三月初九 凌晨一点 安静,略有耳鸣。
申凤梅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申凤梅,为生存而唱戏,却将戏唱成了自己的灵魂,一辈子献身于越调。在大红大紫之时仍不忘初心。书中多次提及她“将诸葛亮演活了”,其实是因她将自己早已融入诸葛亮中,所以戏里戏外都是对她的点赞声。文革那段真真体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含义。
师哥李黑头,活着就是为了戏,虽从未唱过主角。“戏比天大,戏比命大”这句话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但是个人还是很不喜欢他那过分的执着。太轴。
刘小妹,从文中可看出她气度狭小,爱小聪明。看书友评论说她对申凤梅的感情不好……,总感觉有替申凤梅不平之意,个人认为申凤梅最想要的不是小妹对她有多好,而是越调的传承。而刘小妹虽继承了申凤梅的技术,却在精神气质上还需多修炼喃,任重而道远。
一品红,申凤梅的师父,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呐。
这是看的第四本李佩甫先生的书了,语言还是那样质朴有力,有种蓄积的力量,原以为像平原三部曲一样是小说,读到中间部分查了一下原来是小说与传记的结合。该书评五星,其中一星是为申凤梅先生打call。
申凤梅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四千岁――
四千岁 你莫要羞愧难当,
听山人把情由 细说端详。
想当年 长扳坡你有名上将,
一杆枪 战曹兵无人阻挡。
如今你 年纪迈发如霜降,
怎么那姜伯约血气方刚。
虽说你今一天打回败仗,
怨山人我用兵不到 你莫放在心上。
……
――豫·越调《收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