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24个比利》_读后感_600字

2020-02-11 09:53:08 读后感

《24个比利》_读后感600字

不喜欢。观念不对。

无论是什么,在犯罪的过程中,都是他在操控,不管几个人格都是那具躯体,而那个躯体犯了罪,严重的罪。

书中的系列描写在人格转换和犯罪实施过程的完整性上根本没有关于无罪的说服力,难以自圆其说,经不起一问。

同情罪犯难以置信。除非是有同理心,同经历,同感受,不然哪里来的同情。

主人公很坏,毋庸置疑。

现实里有很多小时候受过伤害刺激的好人,说好人,是因为他们控制住幼年不幸,激励自己更好,成长为好人,人生成功,事业成功,激励了他人,照亮了周围。也许不是很成功,但是成功,没有犯罪,没有变态,没有不好的性格缺陷,依然善良自强自律自尊。我没有特别欣赏这样的人,因为我觉得人就应该这样 。

对于主人公小时的不幸,只能说怜悯,有些人不配成为父母,但同时无法对长大后的他同情。只是认为他应该受到惩罚,他的父母,继父母也应该同罪。但这不是他免责的理由。

每个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放任自己,堕落,懒惰,破罐子破摔,然后在坏事做了后以此为借口。

另外,作为高贵的宿命论,做为中国人,人是轮回承继因果报应的,这种继受就是命运。通俗易懂点,就跟积分兑换奖品一样,好人兑换奖励,不好的人兑换的是惩罚。如果这么看,主人公更应该受罚,而不是为他自己争取同情,争取宽待。多说句,一个罪后被判的被告人不断为自己争取轻判,这是精神混乱的表现吗,这是认罪知错的表现吗?不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