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拿破仑传 读后感(3)篇

2018-10-05 20:42:53 读后感
拿破仑传
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拿破仑传 读后感 第(1)篇

拿破仑进行计算和社会活动进而进入军队管理层再到国家层面及世界历史层面的最初想法是“我可不想只在世界历史上有半页篇幅”!多么直接和明确的目标,多么崇高和伟大的理想。

二十岁回归家乡开始了开挂的人生,二十二岁任中尉,二十三岁在家乡进行第一次暴动但归于失败;二十四岁开始作为上尉独当一面,二十五岁成为准将,二十六岁进入陆军部;二十七岁就成了意大利方面军司令并开始统治北部意大利,同时支撑法国执政府;三十岁任第一执政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元首,实际控制法国和北部意大利;三十五岁称帝并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到四十岁实际控制除英伦三岛之外的整个中西欧,达到事业巅峰;四十五岁被迫退位,四十六岁遭遇滑铁卢。之后以“以己度人”的到英国寻求庇护,却不想英国人无耻的将其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并于六年后的1821年5月5日逝世。

拿破仑的成就算是最大程度上归于其个人了,成功归于他的自信、理想、计算、冷静、超然于当代历史之外的广大视野、对社会的认知和对人类的蔑视。失败源于他个人严重到偏执的家族观念、对家人几无底线的宽容和对于手下人背叛的容忍;但最重要的原因并非这些,而是他的那些成功的优点,以一个人的力量走在了超越时代一百多年甚至更久的历史上,不为同时代其他君主所不容才怪。英国人对于拿破仑皇帝的所作所为居然没有能够招致法兰西人的民族情绪就是最大的证据之一。

另一个角度上,一直以来个人的认识都觉得日耳曼人的民族性很强,看了本书之后这种感觉更深了。当时的日耳曼人(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德意志人,如歌德,还有几个高人没记住名字)对拿破仑的评价就很高,而且总体上日耳曼人也非常尊重拿破仑皇帝(就本书而言)。但是英国人的所作所为居然没有招致法兰西人非常强烈的敌对情绪,我个人表示非常难以理解。拿破仑之后,“上帝把广阔的陆地给了法兰西人”这句话就不成立了。

从拿破仑的结局似乎也能看出一些,一二次大战法国人的结局似乎是情理之中的。

拿破仑传 读后感 第(2)篇

一生胜仗无数,足可谓战神,少有的几次败仗决定了拿破仑一生的走向,虽然个子不高,却成巨人 。只能说他的思想太前卫,但当时的环境他一个人无法对抗。七次反法联盟,一群封建君主揍一革命家。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也说明了时势造英雄。

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横扫欧洲大陆,使各国封建势力闻风丧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卓越,但在感情上一塌糊涂,对亲人,老婆的爱。但拿破仑的精力极少被感情左右。他的自信与尊严是他自我控制的根源。

公正的人

拿破仑传 读后感 第(3)篇

一个人凭借自信与勇气、激情与想象、勤奋与意志,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拿破仑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看完全文,我只能以原文中这句话来做评论。现代人中,伊隆.马斯克也可配得这句话。

拿破仑像一把一出生就开始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欧洲去往现代文明和民主的道路。如同约翰.克里斯多夫,精力旺盛,燃烧自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