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700字
2020-01-28 09:17:28 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700字
每次看到一些句子总想评论些什么但还是放下了,果然只有把一本书看完了才会发现起初的评论是片面的。
看到后面的家书才看到真实的三毛。初看撒哈拉的故事,是很憧憬又感动的,对于不断前来麻烦的当地人,三毛用她的笔调描绘出她对待生活的理想状态,对那些不断向她索取的人三毛用她的乐观和善良回应,不过到后面由于她在书中及家属中的表露才让我思考到:人不能看表面,书也不能看表面。乍看觉得三毛思想与众不同,与世无争,乐观开朗,自然心地友好,不会为付出多少而计较,也不会被恶劣环境所压倒,而后面看到其实这样的心态也是要经历一番思考和挣扎的,她说“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有时只需要换一个眼光,心情都会不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么容易的做到。
再看三毛与荷西的感情,乍看觉得三毛似无情之人,她说不会为了荷西而改变自己,荷西说爱得就是她的自由,可是到后面三毛能留在这个动荡的地方却是为了荷西。在一段感情中,改变不是为了取悦而是一种舍己,高傲的灵魂说我向往自由,不会为了任何人任何事而改变自己,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然而人以为的自由往往局限了真正的自由,那只能说是个性。荷西始终是那个爱她理解她的人,而三毛也在为了荷西而改变。
最后看三毛的宗教,书中多次提到《圣经》中的词汇,乍看以为她是基督徒,可书中同样也穿插了与佛教有关的,可能是由于从小读主日学,三毛对信仰是尊重的,却是不相信的。
三毛对于撒哈拉还是有说不清的感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