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3)篇

这是我看过目前最沉重的书。看的过程中,福建发生了“碳泄漏”事件,眼看着热搜被撤,文章被删,环境质量检测良好,书中的情节仿佛重现。这是一本切尔诺贝利的经历者们的采访集,描述了一个与硝烟无关的“战争”后的悲惨世界。小时候总是听长辈鼓励孩子长大以后要当官,老百姓对权利和地位的渴望总是很大。但在切尔诺贝利事件里,权利变得非常讽刺。无论是为了社会稳定,还是既得利益,统治者率先知道真相,为自己的健康和后代做好打算。将百姓蒙在鼓里,媒体、科学全都沦为傀儡欺骗百姓。仅仅指导撤离而已,不发放碘,人们也不知道辐射的危害和可怕。而“俄罗斯机器人”,穿着粗糙的防护服处理反应炉,获得一捧功勋,几年后陆续死去。同时销毁照片,录像和纪实,不允许真相让后人知道。一手遮天,用无尽的权利支配他人,真的令人发指。从这本书里也看到了很多人性的故事。对故乡的感情,对“爱国”的不同认知,对自然的爱惜,对生存和死亡的认识,个人脱离集体意识的觉醒。未来如果发生泄露事件,类似的事情还是会上演的。普通人什么也做不了,人们在权利面前太渺小了。过好这一生不容易,去尽力去争取想要的吧。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 第(2)篇新年第一天,读了一本比较沉重的书,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你本来只是平凡渺小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上班、回家,薪水不多也不少,每年度假一次。你是很平凡的人!突然有一天,你变成切尔诺贝利人,变成某种特殊生物,大家都对你感兴趣,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你很想和其他人一样,可是你再也做不到。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你,问你:可不可怕?核电厂怎么燃烧?你看到什么?还有……你可以生小孩吗?你的妻子有没有离开你?我们变成某种生物,“切尔诺贝利”就像一个暗号,听到的人都转头盯着你看,心想:他从那里来!n这是本非常残酷的真实记录,通过采访了很多个真实经历过此次爆炸的人们,包括在核电厂工作的工人,科学家,前共党官僚,医生,士兵,直升机驾驶员,矿工,难民,迁居的人们。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命运、职业和个性,但是切尔诺贝利却是他们生命里共同的重心。他们都靠自己活下去,别无他法。可能是采访的人过多,有时候感觉中间人物的穿插访谈有点乱,第一个消防员的亡妻记录的最完整,其实回忆一件痛苦的事情再向人诉说真的需要很多的勇气,他们付出的太多…n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 第(3)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把发生在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二十三分五十八秒,那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n——切尔诺贝利电站核灾难,用核电站清理人妻子的身份,为我们还原了当年白俄罗斯国家级灾难(失去了四百八十五座村庄和居住地,每五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住在受辐射污染地区。其中戈梅利和莫基列夫地区,死亡率比出生率高了20%总共二百一十万人受核污染,七十万是儿童!五千万居里的放射核素释放到大气中,两千四百公顷土地无法耕作!26%的林地 湿地永久存在低剂量辐射,导致罹患癌症、智力不足、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突变的人口逐年增加)用字字血声声泪 揭露了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愚弄那么多热血青年 从容赴核反应堆清理现场。以致他们即使当下侥幸生存,也在三到七年中 凄惨去世!n这让我不由想起福岛核电站事故 ,真的处理好了吗?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