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启事读后感(3)篇

有时候看完国外的小说或者名著,故事很令人回味,但是主角以及各个配角的名字是一个都记不住,有点尴尬。不过得去记下,不然突然冒出一个人名,你会觉得出现地莫名其妙,而这个名字却会是关键。尤其是阿婆的书,看着每个人似乎没有联系,但是到结尾,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尤其著名的是那本《东方快车谋杀案》。复杂的写作手法以及逻辑思路。
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圆圆,因为她名字好记,性格开朗,充满热情以及相信温暖。其次是洛蒂。人在某些时候确实会阴暗,且不觉得自己错误。但是她,居然能做到充满温情地去谋杀,觉得这是游戏,充满刺激,只有在即将发生的时刻“手抖的厉害”。她最爱的邦尼,知道她的一切,对她绝对是爱与忠诚,能让她觉得冰冷可怜的一生中有点温情,但是邦尼太老了,会不小心说出一些事,比如叫错她的名字。她给邦尼过了一个欢乐的生日,在睡梦中死去,但从此也没有陪她度过余年。孤独可以杀死任何人。
我想最赞的是,阿婆描写的洞察力那么强的是一个业务侦探,一个有点风湿病的,爱打毛线的满头白发的老妇女,看着就能让人想象到一个很八卦的老人。不过不同一般老人,她能洞悉,能联系,有点格物致知,不知道这个词这么用是否合适。和印象中的侦探终于不太一样,不再是冷冰冰的,毫无温情的大帅哥或者美女之类的完美的人物。本来就是啊,琼打翻了牛奶,这才是生活啊。当然,也许是我接触的世界太小,身边没有这般厉害的人物。
扯的有点远。最近下雪了,虽然很冷,但是感受到了来自朋友的温暖,让我慢慢有点相信生活并不是冷冰冰。以前会像洛蒂那样埋怨生活,但是好在我没有走偏。好在有她们。
谋杀启事读后感 第(2)篇断断续续看了好久,名字实在太难记。猜的到凶手,猜不透人性。
“生性懦弱而又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背信弃义 一旦他们对生活抱有怨恨 他们原有的一点儿道德力量便会被怨恨消耗殆尽”
谋杀这种事,亦或是恶,做过一次,就真的滑入充满漩涡的沼泽了。
读这本书是因为在阿加莎的系列推荐序中,推荐了三本,分别是《东方快车谋杀案》《长夜》和《谋杀启事》。很典型的阿加莎式本格推理小说,凶手其实不难猜,我大概在书读到一半就猜出了凶手和诡计(当时动机没猜到)。读阿加莎的书很好的一点就是,读者不再是旁观者,信息很全面,读者也可以作为侦探参与其中,发现蛛丝马迹,从漫不经心的说话中,把疑惑解开。譬如本书的细节:偶尔几次叫错的名字、紫罗兰、碘治疗、实际性格和他人描述性格的差异等等,都指向凶手是谁、诡计是什么。一念之间的谎言可能需要未来若干行动来掩饰,包括杀人。杀一个人,也需要继续杀人来掩饰。其实凶手最初只想杀一个人,但只要做过就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从而接着去杀发现真相的人。就像书中说的,一旦软弱的人真的害怕起来,他们会因恐惧而变得残忍,变得毫无自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