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800字

2020-01-22 13:30:17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800字

之前很多人推荐这本书,磕磕绊绊我也算是看完了。虽然我觉得并没有看得太懂,而且也看得比较粗糙,不过还是想写写书评,算是一个记录吧。希望以后如果再看这本书,看到此书评,能感受到自己认识上的进步。
一开始看真的有点不知所云,不知道作者到底要写什么,好像就是选择了一个时间断面,把那个年头出现的各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故事写了一遍。从具体的故事中能感受到的是大明王朝在彼时已经陷入了一种僵化的泥沼之中,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对峙,文官集团对异己的排斥,不论是对武将,还是对所谓的思想异端。不论是乾纲独断锐意改革的张居正,还是想从中调和走钢丝一样希望取得平衡有所补益的申时行,最终都没能拗过泥顽的文官集团,作者好像是在批判文官集团。
然而在最后作者自己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大历史观,提出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才知道作者是批判明朝时的以道德治理国家的方式,认为道德不能补充技术或者在我看来,制度上的不足,而且道德的作用不能被夸大,应该在法律,制度等之后再被提出,而不能作为第一原则。
就我而言,我只能从文中大概感受到一些对道统的批判,我也认同道德确实已经在当时束缚住了王朝的手脚,尤其是那些想有所作为,而这种作为,往往与道统有所不合,但却真正对王朝有所裨益,起码后来的历史证明了他们的正确。
很难受,一个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帝国走到了穷途末路,然而这个末路恰恰是它自己一手造成的,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他却将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埋在故纸堆里,以为未来的答案存在于过去,很有意思,历史上绝大多数文人都愿意怀古,都认为古代是美好的,而如今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可能不是中国独有,但是我觉得这种文化确实没有未来,因为这种文化里眼瞅的方向就是过去而非未来,进步这一词不存在于这个文化的字典中。
随便写写,希望开卷有益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