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命案 读后感(3)篇

#不含剧透# #想起了银翼的魔术师# #密闭机舱杀人案# #都是阿婆玩剩下的#
下毒的手法和柯南M8《银翼的魔术师》完全不同,正因手法别出心裁,依然是到最后也猜不到凶手系列。
波洛先生在本书中阐述了他查案的一条基本准则,读者之所以每次都被误导而不得正解,不仅是被线索和观察所限制,思路也是相反的。换言之,一样是做选择题,读者在线索不完全的情况下硬要做推导,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嫌疑人有偏向,而波洛先生则用的排除法:
“我的责任之一,就是在未经证明的情况下,不相信任何人告诉我的话。我并不会先怀疑一个人,再怀疑另一个;我怀疑所有的人。任何与本案有关的人在我看来都有嫌疑,直至他被证明是无辜的。”
这让我想起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句:“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剩下的不管多么难以置信,一定就是真相。”
——名侦探的逻辑总是共通的不是嘛~
小胡子老头不仅思维严谨,心态还很年轻和八卦,好为月老:
“如果有一个人追求你,肯定会有第二个。似乎是某种自然规律。有时候是三个或者四个呢!”
他对时下人们心性的评价通常一针见血:
“这世界上有很多不适应自己工作的人。不管他们怎么说,其实他们都遵从了内心的选择。你时常听到有人抱怨‘我不想待在办公室里,我想去探险,去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但你会发现,他只是喜欢读那个主题的小说,自己却满足与安稳和舒适的办公室工作。”
套用一个鸡汤来说,不管你处境如何,你总会活成你应该活成的样子。你的真心是什么样,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引你走向真心所指的目的地。
同时,波洛先生的人情体察总会戳得心中一片柔软:
“生活是残酷的,人需要很大勇气。”
“去实施自杀?我想是这样。”
“去继续生活。”波洛说,“人需要勇气来活下去。”
ーー比起凶手是谁,这个小矮子老头才更有趣啊。
云中命案 读后感 第(2)篇读侦探小说最有意思的就是读者自己推理的过程,当将细枝末节的线索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清晰的思维脉络,排除各种非正常因素和偶然因素,同时排除一些涉案的无辜人员,这就是侦探小说的魅力,也是作为读者的乐趣。但是在抽丝剥茧中,作者总会用一些意外的发现和线索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转移本案真正的关键点,当读者的猜想被引向另一条路时,这往往顺理成章的使结果让读者出人意料。简作为开场人物,会使读者不由自主对她放到接下来的案情中最重要的位置,发展到后来读者们会一度怀疑她就是死者的女儿,可是阿加莎并未如我们所愿。而波洛所列出的名单,活跃他大脑中那些灰色的细胞,一一进行询问、测试、排除,诺曼.盖尔就这样浮出了水面。他的贪婪、凶残让人不禁浑身一抖,利用那副英俊的皮囊和精湛的演技在主导着这场谋杀案。除了案情之外,简,这个善良单纯的姑娘,尽管工作不顺,又差点被凶手欺骗感情,但她是幸运的,波洛为她安排了后续,让她能和善良诚实的杜邦有更多接触的机会,为她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另一半,也避免了她陷入对凶手的情感中而造成伤害。波洛不仅是个睿智的侦探,更是个善良的老者。
云中命案 读后感 第(3)篇这本书是我第一次猜到凶手,不过不是因为手法猜到的,而是因为波洛先生的一些举动猜到的。其实我知道没有什么好比较,但假如让我稍微拿波洛先生和福尔摩斯两位大侦探来对比的话,除了外形,最重要的一点是,相比福尔摩斯那种酷酷的感觉,波洛先生更多的是很接地气,在好多部书里面都能看到他牵线,所以我才说他不是当红娘实在太可惜了。
说回这部书,依旧不敢剧透,怕被打死。其实案件比较简单,就是在飞机上有一个女人被杀了,这个女人很有钱,她知道太多秘密了,飞机上很多人都跟她有关,甚至有一刻会怀疑是不是所有人都跟她有关,是不是会像《东方列车谋杀案》那样,不过结果当然不是,而且大相径庭。
将所有看起来有可能的人一一排除,剩下的那个无可排除的人就是凶手了。
以及,我想说的一点是,有时候“容貌”“好感”“nice”这些表象的东西会影响一个人的对另一个人的判断,甚至还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哈哈,现在细想了一下情节,还是蛮有印象的,对我来说还能记得住的,一般不会太过于差,不缺时间的,又跟我一样侦探迷的,不妨一看。
enjoy your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