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点评五星也不为过。我说过了,很多从监狱出来的累犯,对罪行根本毫无悔改之意,现在的检察机关对办案的警察严加审查,对犯罪分子反而优厚对待,很不容易获取的证据,因为嫌疑人家属操作,走关系,请律师等等各种原因最终使其逃避处罚。我真的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不止一次产生过怀疑。东野先生写的,真的是我们内心期盼看到的而实际生活中又无法看到的。监狱中的罪犯或许毫无反省,而监狱外的人却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在不停地赎罪。文中的每个人都在渴求幸福,但为什么都是一个悲剧去掩盖前一个悲剧?我真的很想说,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信仰的话,真的是很危险,没有敬畏之心,不知道什么不可为,所有在台面上吹得天花乱坠的官员,背地里做多少龌龊的勾当?看着现在假大空的一堆又一堆理论,我摇摇头,不如简单点,重拾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哪些是自己需要去忏悔的?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去救赎的?本书实属精品,本人认为不亚于东野先生其他名作。当然,如果名气太高,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最好就是这样什么都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才体会到探索真相的乐趣,尽管这样的真相实在是残忍了些。就是这样,我也觉得本书写得够温和了,现在每日的新闻,哪条不是一再刷新我们的认知底线?如果还有什么能挽回这个不断滑坡的社会道德,不是靠什么假大空理论,靠的就是上面说的,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看了十几本东野的书了,这本最让人心痛。自始至终的痛弥漫着整部书,从一开始失去爱女的中原夫妻,到二十一年前杀死亲生孩子的纱织和史也,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心中的伤口上药。
最让人心疼的是纱织,她真的没做错什么,一个15岁的少女,因为早恋生下了孩子,没来得及抱一下,亲手捂死了那个小生命,余生,都无法让自己安生,觉得自己活着是一种罪孽,靠偷窃进监狱来让自己好受点。花惠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想赎罪的史也,史也在拯救她和孩子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还有小夜子,烦她,却能理解。因为悔恨自己让女儿自己留在家中惨遭杀害,余生靠着要法律严惩凶手来抚平伤口。这样的执念慢慢变成了偏激,变成了另一道枷锁,直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杀死她的凶手却肯定不会被判死刑,这不是一种讽刺?
还有中原,喜欢他的温吞,女儿的惨死,他也痛不欲生,但他找到了抚平伤口的职业,靠着净化别人,来净化自己。
失去总会让人痛苦,也许只有让自己放下执念,才能真正安稳。最近接连丢失了现金和快递,这书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虚无的十字架》这部小说并没有在缜密的逻辑推理上下功夫,它着重提出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对杀了人的罪犯判处死刑,死刑是否真的可以让罪犯悔改或者对潜在的犯罪行为造成震慑,活着赎罪和极刑处死对受害者家属、对罪犯自己哪个更好。但是我要说的是,杀人犯罪有各种原因各种情形,犯罪的人更是有好有坏有故意有过失有死不悔改有愧疚终生,对于那些怙恶不悛的恶人来说,死刑就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你根本不能指望他会活着忏悔,能不让他出来继续害人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对于那些因一时过失一时冲动而杀人的普通人或者好人,可能让他们背负着忏悔的十字架,用余生去弥补过失去忏悔罪过对受害者家属对他们自己都是更好的处理方式。人性那么复杂,哪有一个放之四海的通行法则,在具体的执行中,也只能靠法庭上那些人的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