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楼》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1-11 12:27:01 读后感
《波西米亚楼》_精选读后感600字
第一次想读这本书是2015年,当时在市图没有找到,恰逢丹丹问我有什么推荐的书,我就把这本推荐给她了,但我一直到四年后的今天才看完。每本书与读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而想起来我与它接触前的种种准备都像是两个陌生人间的试探。对于读者,也是件浪漫的事情。今年的散文读的格外多,散文之于作者就像她们的日记,有一些无法以第一人称说出的秘密,还有一些回望许多年前的坦然。严歌苓有她的浪漫,同样是写非洲,三毛的撒哈拉是身在其中的浪漫,周遭是穷困的,她便是穷困的;周遭是疯狂的,那她也是疯狂的。而严歌苓的撒哈拉是悲悯的浪漫,是无法干涉的浪漫。这二者没有比较可言,读到她自己年少时的经历就能明白她的心境。逃离痛苦后的人对于他人的痛苦有些更深的真切,三毛的经历中没有大环境下的无奈,更多的是自我的挣扎,所以严歌苓的视角更脱离被观察群体,又更洞悉每一处痛楚。读的可能是她人生中细碎的一些片段和遐想,但也忍不住慨叹女人的可塑性,仿佛困难对于她只是一种体验和素材,人生只是一场观察。又空灵又悲情。还好不是四年前看,放到当时很多想法不能理解,也许很多年后再看又会有很多的共鸣,但今天看来收获的已然够多了。
推荐严歌苓的每一本书,每个女人都能过出不一样的人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