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书香似故人 读后感(3)篇

2019-06-29 01:43:05 读后感
书香似故人
作者:BTV书香北京
《书香似故人》内容来自北京电视台的十佳栏目《书香北京》,编辑此书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读书,体会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力量以及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书香似故人 读后感 第(1)篇

一本集合的书,走进了16位老师的书香生活。人与书的缘分,书对人的帮助,每个故事相同又不同,品味无穷的同时又思绪万千,时间随着记忆回到了我的童年,勾起了我与书的爱恨情仇,遂回忆下我的书缘。

依稀记得小学时,家里有十几本好书,如今我只记得《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红与黑》…,因为这几本是我拿起来看过几页,却被妈妈骂的书,与课外书的缘分就此而起。

我对书的记忆是灰暗的。模糊记得当时看那些书很吃力,想放下却舍不得,想问问却被骂不务正业。每本看了几页就不看了…。有一次看了几页《红与黑》,我高兴的和妈妈说这本书很有意思,换来的却是一顿奚落,并被告知:“以后不许再看这本书,这不是小孩看的!”当时妈妈表情很严肃,语气很严厉,我胆战心惊,记忆犹新。至今也没正八经看过《红与黑》,虽然知道这部佳作透过“情”深度挖掘了人性和心理意识,开创了一代先河,是部伟大的著作,可是,我与它无缘。我想妈妈当时肯定没看过这本书,却道听途说的给我留下一个创伤。现在我理解她了,因为看过几本关于那个年代的书,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文革,有太多的人被它摧残和洗脑。我的家族是幸运的,我家的书是幸运的。那些书都挺老旧的,有发黄的、碎角的、无皮的、掉页的,一看便知被翻看过很多次,被存放过很久。它们未必是父母的书,也许年代更久远,可是却跟错了人,一次搬家时被妈妈全给卖掉了…。远在他乡求学的我听罢心疼了一下也就过了。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心疼的感觉,因为那时的我已经不喜欢看书了,耳朵和脑袋里充满了妈妈的教导:“看书没用”“别浪费时间”“买书浪费钱”……。可是,如今我却在每天看书,用文字记录生活和感悟,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嗜书成瘾,书不离手。慢慢的眼前浮现出父亲,卖书时给我打电话倾诉愤怒、不舍和他偶尔看书的样子,虽然很模糊,可也许只一次就给我心底埋下了爱书的种子。妈妈是高中生,那个年代能上高中的人意识是超前的,对知识的渴望是巨大的,书本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妈妈一定是经历过什么才会如此以上。我想曾经是我误解了,他们不是不爱书,只是不敢爱,不能爱,最后已经忘了爱。待我上初高中时,家里定了《意林》等几种杂志,父母闲暇时便会翻看,有些话题成了爸妈茶余饭后的闲聊。如今会用手机了,看文章、读小说成了他们日常消遣,自在、惬意。

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当时卖书会心疼,因为爱书一直存在我的基因里,从未消失过,只是被岁月蒙上了一层灰。人到中年,有了勇气和力量擦掉灰尘,正视晶莹的书本,忘我的沉浸其中,不知是在弥补过往的缺失,还是在满足当下的欲望。也许二者都有,就如此这样吧,有书陪伴,我心安详。

书香似故人 读后感 第(2)篇

读书,即见闻与阅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读书,与雅俗无关,除非偏执。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所以从命理学来讲,相对不学无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为自己读书,大了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小了说读书可以拾遗补缺学以致用,没大没小了说读书可以打发时间消遣自己。偶尔碰上了感兴趣的话题争论一二,会有区别于肉体快感的精神愉悦。


读书会成瘾,与游戏成迷吸毒上瘾没有本质区别。如果非强调读书是高大上,则是病的不轻。

超越了学以致用的读书,都是灵魂离开躯壳寻求精神上的自慰,能给精神带来愉悦的书籍是一所所烟花巷中的勾栏院,也是一场场精神说走就走旅行中的艳遇。

读书可以阳春白雪或功名利禄,前者可以伪装逼格区别于大多数,后者可以成为少数,少数占有或支配大多资源,让前者俯首帖耳摇尾乞怜。徐志摩的诗句是阳春白雪,但为了支撑陆小曼的奢侈生活兼职打工。100多年来的留学潮,初衷真不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脱离贫穷落后?

读书,吃喝拉撒嫖赌,没有质的高下之分,或有时间倾注量级的多寡。有的人现实境遇落迫困窘,在游戏里颐指气使找存在感。有的人日常生活欲求不满,在读书中期待黄金屋及颜如玉。

有些人不读书,舞弄咖啡茶道红酒化妆品钻石……装腔作势各种仪式感显得高大上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等等。躲在后面的居心叵测,或者为了姑娘的身体,或者是为了你口袋里的钞票,或者为了显示逼格,噱头而已。

书香似故人 读后感 第(3)篇

读书好在哪?世人为何会为之倾倒写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句子?

读书能够改变思想,改变命运。作家严歌苓女士说:“一个人把书读进去,和让书伴随自己成长,此时再审视世界,观照自己,所获得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完全不同的。”读书是一件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读书的多少和质量关乎人之命运,也关乎人的情趣和品质、追求和理想。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践行和积累过程。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很多人都有过自卑和被人欺负的经历,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就会慢慢增强自信,最终走向自立自强。

读书可以阅人、识人。当你读的书越多,阅的人也就越多。学者林立群教授说:“当我们去读史的时候,实际上是阅读一个一个的人,读史就是阅人,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随着知识的积累,你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思维会越来越少,你本具的智慧会逐步得到开发,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散文家林清玄先生说:“如果一个人懂得爱,懂得美,又不断追寻智慧,我们说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人。”

读书才是青春的财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不仅可以改变你生活的质量,还可以改变人生的质量。读书最美,书香似故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