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_精选读后感_700字
2020-01-29 22:22:39 读后感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_精选读后感700字
《删除》这本书是继《大数据时代》以来读的舍恩伯格的第二本大数据书籍。虽然没有《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冲击那么强烈,但是,无可厚非,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数字化记忆功能是每一个互联网使用者应该也必须关注的大课题。
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隐私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要想绝对保护个人隐私是不现实的。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收集信息的多,更在于收集信息的全,它可以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赤裸裸的呈现在别人面前。而这些信息一旦被不发分子掌握并利用的话,我们将面临的是遭受人身或财产的损失。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核心是能否赢得用户的信任,如果一味的滥用信息,就会丧失用户的信任。因此,企业也不会取得长远发展。
对于数字化记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不想失去信息的控制权,不希望个人信息被别人利用的话,就会倒逼着我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人人都能够在上网的过程中有所节制,那么便无需担心长期存在的数字化记忆造成的后果,也不必担心失去信息的控制权,更不必担心暴露在“数字圆形监狱”中。这同样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我们的“自律”能力。[呲牙]
我们不需要做一个像新卢德主义那样全盘放弃科技的顽固派,我们只需要单纯的专注于通过个人的选择来限制不可控信息的流通就足以。
如此一来,寒蝉效应便不复存在了。
对于数字时代能否遗忘,特别是信息的存储期限能否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以及我们是否愿意迈出这必须的一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