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_读后感_800字
《忏悔录》_读后感800字
信仰就是生命的绝响
这是托翁在一生各个阶段中追寻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
少年和青年时代接受东正教的教育和洗礼。18岁上大学后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并开始“自我完善” 去追求世俗名钱权。26岁进入作家的圈子,开始以杰出诗人和艺术家自居,从事“教化人类”的事业,直至六年后结婚。15年的婚姻生活让他暂时忘却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但不久他又陷入了无限的沮丧迷失困惑中,他不断地问自己“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生命去向何方?” 这不是小儿科问题,这是生活中最重要,意义深远的问题,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如果不回答,就无法生活。
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研究了苏格拉底叔本华所罗门释迦牟尼,最后得出真相就是——生命是彻底的虚无。
如果是虚无,为何还要生存下去?他开始观察琢磨身边实实在在的人们的生活,发现大致有四种处理方式:
1.无知。对生命中的荒谬和罪恶一无所知,也不愿意费这个心思去探寻生命的本质;
2.享乐。按照现有状况去活,享受当下的快乐,不考虑未来。大部分人采用了这种方法。
3.毁灭。明白了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毁掉生命,只有少数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这么做。
4.苟活。知道未来什么也得不到,但仍然苟活着。知道生命拿你开了一个愚蠢的玩笑,却依然痛苦地活着。作者属于这第四种。
既然从理性层面了解了生命的虚无,为何自己没有勇气去结束生命? 除了自己,为什么人类过去和现在都生存着,而且还依然好好地生存着?
因为一种力量,一种所谓的“生命意志”在起作用。这种生命意志又是什么?信仰!
这种非理性的认知,在理性的道路上不可能找到。
信仰,他提供生的可能。只有这种信仰能够回答人类生命的问题,从而使生存成为可能。但凡有人的地方,必定有信仰。
无论何种信仰给什么样的人提供什么样的答案,任何一个答案都能赋予人类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这种意义不能被苦难、贫穷和死亡所摧毁。
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和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