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_读后感_7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_读后感700字
关于如何学历史的问题,从学生时代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今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又有了新的体会。在学生时代,很多人反感历史课,并且爱听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过是为了突显自己在这方面记忆能力过人。按道理来说,历史课有广阔的素材和成例可供使用,老师每节课去讲故事,学生们去听故事,这课应该是不会太无趣的。那么问题出现在哪儿?个人观点是逻辑不够通顺。我们的历史课本从上古文明到改革开放,就像一场展览,一方面内容非常充实,另一方面切入角度多到稍有不慎很容易断章取义。而历史课本的编者,从高大全的目的出发给了学生太多内容,也是因为内容过多,大部分只能点出事实之后,立马给出有关的结论,中间缺乏对事情与结果的逻辑连接,学生参与不进来,没有逻辑可循,在功课复杂的今天,大部分人也没时间完成自己探索,补齐逻辑链条的过程。另一方面,历史在叙述时的态度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不应该出于某些目的,像小说似的用春秋笔法进行褒贬,也要尽量避免从结果逆推事实时断章取义。每个人看历史,基本看到的都是一个一个的侧面,而作为一本教科书,一旦过度断章取义,很容易成为攻击的靶子,让学生感到不信服。所以精简内容,突出逻辑,可能失去了很多光辉灿烂的内容,但传递给学生的是逻辑形成的过程,是平等地和他们探讨我们的过去并引发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人类历史内容太多,作为老师,不建议把自己摆到百科全书的位置(那样难度太大,不容易实现),最好是成为学习历史的领路者,这样,给出主线和一些有意思的点即可,给出一种通顺的逻辑和学生探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