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了毛泽东》_读后感_600字
2020-01-21 15:20:04 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_读后感600字
领袖是党的舵手。党的成败,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毛泽东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不过,在一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山露水。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排名第十一位(当然,当时排名顺序并不很严格)。然而,他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他多次受到“左”倾中央的批判、打击,以至被剥夺军权,但实践证明了他是正确的。特别是1934年冬,长征途中,在“左”倾军事路线指挥下,红军大败于湘江,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威信扫地,党内、军内要求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的呼声日高。这样,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事实表明了历史对毛泽东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经历了一右三“左”的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领袖的重要作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