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5-06 09:15:24 读后感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
作者:迈克尔·加扎尼加
[内容简介]左脑右脑谁说了算?是你在决定还是你的大脑在替你决定?人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吗?   开创认知神经科学的著名思想家加扎尼加被誉为脑科学界的斯蒂芬·霍金。他在《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这本书里用“睿智而不夸张”的语言从脑科学的角度阐释自由意志问题,讲述了人类大脑的作用机制、意识的来源、社会意 识的进化以及自由意志观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大脑整体运作的结果,既有从上而下也有从下而上的机制。《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还涉及物理学、社会学中那些会决定“我”的部分。   [编辑推荐]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的世界观的书。◆ 作者是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当代最顶尖的思想家、“脑科学界的斯蒂芬·霍金”,迈克尔·加扎尼加。   ◆ 著名物理学家李淼、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乔纳森·海特、“新新闻主义之父”汤姆·沃尔夫、畅销书作家罗伯特·萨波斯基、《美国科学前沿》主持人艾伦·艾尔达等人倾情推荐。   ◆ 源自吉福德讲座,用精妙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当代最前沿的思想理论。吉福德讲座至今已有120年历史,集合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和神学家探讨宗教、科学和哲学问题。哲学家威廉·詹姆士、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数学家兼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等都曾走上吉福德讲台。   ◆ 湛庐文化出品。[作者简介]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总统智囊团成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SAG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Mind)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Cognitive Neuroscience Institute)的负责人。   揭秘左右脑分工模式,让“左脑”“右脑”成为日常用语,让脑科学进入普通人的视野。 联姻生物学与心理学,开创认知神经科学。   著有《人类》(Human)、《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心智问题》、《认知神经科学》、《伦理性的大脑》、《自然界的心智:思维、情绪、性别、语言以及智能的生物学根源》等书。纽约时报评价《自然界的心智》说:“加扎尼加之于脑科学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之于宇宙论”。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值得细读的一本好书。以下几个问题算作读书笔记吧。

第一:你觉得到底什么才能代表你?是世界上那具独一无二的物理意义上的躯体?还是依附于那个躯体上的意识?

1、研究证实,在诸如物理、生物、化学、社会学以及神经学等方面,突变已经是一种常见现象。所谓突现,可以解释为,物质集体地、自发地获得了一种基本规律不曾描述的特征或偏好。重点注意,了解突现的关键是认识到存在不同层面的组织。

2,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各层面的组织并不适用相同的规律;适用什么规律,取决于你描述的是哪一层组织,如果突现了更高级的组织,需要采用新的规则。量子力学是适用于原子的规律;牛顿定律是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规律,前者不能完全预测后者,后者也不能完全预测前者。

3、大脑有着各种局部意识系统,它们结合起来,促成了意识。尽管你似乎有着统一的意识感受,但它们来自非常不同的系统。

综上三点可知,我们的所有情绪是我们大脑内各个平行系统突现的产物。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爱与美,悲与欢,我觉得这或许才是生命的真谛吧。

二、社会如何运作?到底是一个大脑说了算,还是一群大脑说了算?

大脑是遵循决策途径的自动化机器,但孤立地分析单个大脑,不能说明责任的能力。责任是源自社会交流的一种生活维度,而社会交流需要多个大脑的参与。当一个以上的大脑进行互动,不可预测的新事物就开始突现,建立了一套新规则。责任和自由,就是这套新规则获得的两种之前没有的特性。

社会群体约束个人行为,个体行为塑造社会群体进化的类型。

第三、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生物体(被选择方)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环境(选择方),甚至影响着未来选择的结果。以人类的情况为例,我们拥有改变自然甚至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些改变带来的反馈造就了一个不同的环境,而受到改变的环境又选择了能够生存、繁殖、改变未来环境的人类。因此,环境和生物体是错时匹配的.一句话作为总结:所有自下而上的分析,都应该用自上而下的分析作为补充。

第四、道德产生于社会的约束力?

在神经生理层面上,我们生来就具有公平感和其他一些道德直觉。这些直觉有助于我们在行为层面上进行道德判断,有助于我们构建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法规。在社会层面上,这些道德规则和法律提供了反馈,对行为加以限制。社会对个人行为层面的压力,影响了人的生存和繁殖,故此,也就影响到哪些潜在的大脑过程会得到选择。

第五、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托马塞洛的人类自我驯化理论:通过剥夺行为能力(杀死或者驱逐)进行惩罚,令得进化选择了更好合作的气质。既然研究表示我们的基因组认为惩罚非常重要,那么人应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问题有点消化不良,暂记)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终于看完偶像的这本书!真是颠覆三观,而且被很舒服地颠覆,长久以来的一些谜团初见端倪。说实话,我读得有点费劲,几次睡前读到脑子不转睡着了[捂脸]但书中的内容依然磁铁般地吸引我读完。费劲的原因是作者在探讨很高深的哲学问题,还援引了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从物理学谈到人类学,从经济学谈到法学,从脑科学谈到心理学,从生物学谈到社会学...... 让我想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古代的全才智者。我努力试着用几句话总结一下中心思想:指出决定论的局限性和可能造成的误解,提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意识是在时空背景下产生的,需要考虑大脑间(社群)的互动(cross sectional)和历史经验的动态影响(time series),从多维度的层面来分析和理解;要摆脱中心化的错觉(有个小人在指挥一切?)不容易,但大脑确实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我们的社会也是(类似《失控》中提到的“涌现”,应该是emerge?这里译为“突现”);不同层面(从微观到宏观)可能遵循着完全不同的事物发展规律,不能简单套用,从分层的接口处入手,也许是找到答案的关键。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作者创立认知科学的初衷,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这是本世纪的一大科学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不过我想书中的很多内容还值得我再次阅读,有部分内容其实我之前也浏览过,但这次的认识明显又更深一层,相信下次重读还会有更多收获。顺便知道了作者还是阿伦森伟大的老师费斯廷格的好友,对他的好感又增了一层。期待着继续读下一本《双脑记》。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从《心智时间》了解到了意识实际上总是活在延迟了几百毫秒的世界中;虽然意识可以阻断自发的反射行为,让自由意志有存在的可能,但终究还是有诸多的疑惑未解。了解了越多大脑神经相关的科学就越是疑惑。这种疑惑随着本书的阅读稍有消解:大脑是机器本身并不妨碍我们有自我意志,两者并不冲突。但我并不如作者这么笃定,人当然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也并不妨碍这种负责本身只是一种进化结果的解释。各种或真或假的解释的确与决定论无关,但却构成了我们虚荣的意志;它的存在也可能仅在真与假之间;这算得上是一种自由吗?混沌中的每个时刻系统都不自由,真随机也不自由,机械反馈系统不自由,仅有解释自由。不过仍然强烈推荐此书,它是我目前读到的书中将自由意志所涉及到的知识讲解最为全面的书籍;只是不知道没有心脑科学基础的同学读来会不会觉得费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