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_读后感_2600字

2020-02-16 17:46:55 读后感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_读后感2600字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大卫·迪绍夫

◆ 第7章 心智的图书馆

杰出的非小说类作品《重塑大脑,重塑人生》诺尔曼·道伊奇,MD维京出版社(2007) 《思维改变生活:抵抗压力、战胜焦虑和抑郁的认知行为疗法》莎拉·埃德尔曼,PhD达·卡波出版社(2007)如果想要找到一本关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入门之作,那么没有比埃德尔曼的这本操作性极强的书更好的了。在这本书中,埃德尔曼详细解释了认知行为疗法每一步骤的内在原理,以及可能会产生的效果,我在工作中不断地翻阅着这本书。《幸福之路》伯特兰·罗素李弗莱特出版社(1971)伯特兰·罗素一直以来都是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家之一。在这本书(1930年第一次出版)中,罗素暂时地脱离了逻辑学家的身份,将他敏锐的知觉转向了一个足以影响所有人的主题——幸福。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关于幸福的、最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之一。《意识的解释》丹尼尔·丹尼特利特尔&布朗出版社(1991)在众多从综合方面解释意识现象的书中,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弥合了从概念上和神经生理上了解人类大脑所产生的分歧。它对任何对意识悖论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绝佳的入门书。《发展的心智:人际关系和头脑是如何相互作用塑造我们的》(第2版)丹尼尔·西格尔,MD吉尔福特出版社(2012)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展的心智》是本杰出之作。相较于我读过的其他作品,它涵盖了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的更多方面。在本书中,西格尔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观点,即我们的心智只有一部分是由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它们同时也是和他人心智以及外界影响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尽管这本书可能在某些人眼中过于学术,但我依然向那些有意扩展心理知识的读者强烈推荐这本书。

《驱动力》丹尼尔·平克河源出版社(2009)现在对于动机的讨论,许多人倾向于人云亦云。而平克则另辟蹊径,采用一种新颖的观点来阐述这一主题。作为畅销书《全新思维》的作者,平克是一个把读者带入另一视角的高手,他的观点常常令人深思。《专注的快乐:我们如何投入地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PhD基本图书公司(1997)说到应用心理学时,很少有人像这本书讲的那样透彻。(此版相对于契克森米哈赖的代表作《心流》来说,更精简,更具有操作性)“心流”的本质结合了多个心理学思想流派,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创造力疗法的精华之处,意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经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好比控球后卫在大赛中无意间投中一个三分球时体会到的那种感觉,好比作家坐在电脑前面流畅无阻地进行创作时的心理体验。在这些时刻,当我们专心致志、浑然忘我时,我们体验到的正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说的“心流”。获得心流的体验也就是我们渴望的幸福状态。《奔向未来的人:五种心智助你自如应对未来》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9)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在这本薄薄的书里,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关于如何辨别领导者现在、将来所需要的批判思维能力。它是一本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即时有效读物,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来说,同样也具有指导作用。《不诚实的诚实真相》丹·艾瑞里,PhD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13)丹·艾瑞里,伟大的研究者和传播者,这本书可能让你感到不舒服,他巧妙地揭开了我们有意无意对外撒谎或自我欺骗的面纱。其中,一个最吸引人的发现就是,我们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在对自己撒谎。也许那些发现会让你对自己产生动摇,但是相信我,请不要让它阻止你阅读这本书,它值得一读。《如何创造思维:人类思想所揭示出的奥秘》雷·库兹韦尔维京出版社(2012)在试图逆向构造大脑,从而发现它的管理原则的过程中,雷·库兹韦尔向完成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不仅如此,我认为库兹韦尔最大的贡献是揭示和阐明了大脑作为模式探测器的一种深层次功能,能够不停地对环境中的模式进行评估和分类,增强日常的适应力。虽然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工作是否会促进一个全面运转人工大脑的发展这一点仍然不得而知,但是这个探索本身是很有价值的。《我是一个奇异环》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基本图书公司(2007)我一直很慎用“爱”这个词来表达我对一本书的喜爱,但是《我是一个奇异环》这本书却打破了这一惯例,我爱这本书。可以说,它包含了科学、哲学还有文学散文,甚至更多,并且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雅斯贝尔斯的《智慧之路》或是霍弗的《狂热分子》一样,霍夫斯塔特的作品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会出现在大学的必读书目上。它值得你在书架上为它长久地保留一席之地,一读再读。《比语言更有力:关于心智如何创造意义的新科学》本杰明K.贝尔根基本图书公司(2012)

《管理你的大脑》(第2版)吉莉安·巴特勒,PhD,托尼·霍普,MD

《心灵骇客》罗恩·黑尔·埃文斯,马蒂·黑尔·埃文斯约翰·威立出版社(2011)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丹尼尔·西格尔,MD矮脚鸡出版社(2010)

《多重性:关于人格、身份和自我的新兴科学》莉达·卡特利特尔&布朗出版社(2008)《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罗伯特·伯顿,MD圣马丁出版社(2008)

重新考虑:打破心智的固定习惯》瑞·赫伯特皇冠出版集团(2010)

《正常的另一面:正常、不正常行为背后的生物线索》乔丹·斯莫勒

>> 《大脑的使用手册:心脑研究的日常应用》皮尔斯J.霍华德,PhD巴氏出版社(2006)《人格》丹尼尔·列托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哈佛幸福课》丹尼尔·吉尔伯特,PhD

◆ 第10章 术语表

元认知(metacognition)——从字面上来看,元认知意为“对思维的思考”,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从一种心理分离的角度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产生于前额皮层(人类大脑最后才进化出的部分),而前额皮层常常扮演着高阶意识思维控制中心的角色。元认知觉察(metacognitive awareness)——指的是人体发展元认知能力所到达的程度。个体的元认知觉察能力越高,他越能从有意识思维过程中分离出来,在其进入行为阶段之前,对思维进行评估。

◆ 附录A 什么是科学帮助

>> 有三本自助书是我非常喜欢的,并且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这三本是我藏书中最好的。它们分别是丹尼尔·吉尔伯特的《哈佛幸福课》、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以及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专注的快乐:我们如何投入生活》。

◆ 附录B 为什么我们需要实用科学

科学是我们发现真理最有效的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工具。逻辑学、哲学和人类学也都以它们独有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知识,扩大理解范围,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