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奖获奖作品:受活》_读后感_800字
《卡夫卡奖获奖作品:受活》_读后感800字
“受活”,意指身患残疾之人,对应之意套用原文便是“圆全”。
为使矛盾更加冲突、故事更显荒诞,阎老师又特意令所谓的圆全人们在人格上不那么圆全,仿佛受活人遭受的全部苦难都来自于这高人一等的圆全人们。于是受活之人反倒真像是在承受生活之苦了,反而身体健全的圆全人们却显得有那么些不似人类。
阎老师的笔工无疑无可挑剔,其对恶人的塑造同样无比老练。在这书中出现的每一个圆全的恶人,都能令你恨得牙根儿痒,生怕不能把后槽牙们全咬碎了,那可真是恶圆满了。然而从受活人的角度来看,更为重要的受活人们却没有那么鲜明的立体形象了。仿佛一个个没有面孔的面袋子般的受气包儿,几拳锤下去除了打出几个坑窝窝,连半点血气都没喷出来个丝毫,就也显不出那么些个“人”性来了。可能阎老师想要塑造一群老实的受害者们,但可惜一不小心就把他们捏成了“完美的受害者”,于是受活人们的血与骨就一点都没能立起来了。
从故事结构上来讲,受活人们不断“受活”,到了最后都差一口气没能爆发出来,仿佛真如生活一般,所经历的无由之苦只能自己忍着委屈往酸苦的心窝儿里面憋,哪来那么多快意恩仇的“恶有恶报”。相较于市场上盛兴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傲天小说,如此收笔便稍有些艺术的色彩儿了。但其究竟是好是坏,就有一些仁者见仁的意味在里面了。
故事整体分两条线,分别是以毛枝婆为视角的受活线、及以柳县长为视角的荒诞线。从荒诞线的角度来看,将“购买列宁遗体”一事嫁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便勾勒出了整部故事的魔幻现实主义基调。但结合所涉及到的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特定的历史时期来看,受活人所受之苦又满当当地兜着特定历史时期现实中种种无奈。阎老师的这种设计,或许是处于出版发行的需要,却恰到好处地利用现实的悲惨拔高了故事的荒诞,反使得整部故事讽刺意味十足。
总而言之,不论是荒诞、讽刺、还是魔幻现实主义,《受活》都可算作一部可圈可点的成熟作品。